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与城镇相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又较为落后,农民的素质又亟待提高,因此,致力于解决好农村、农业与农民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民既是三农问题的主要内容,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体力量。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市,国家统计局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的数量已经多达2.7亿人,农民群体日益分化为农民工与留守农民这两部分。与农民工相比,以“386199部队”1为代表的留守农民在年龄、学历、劳动能力、知识结构以及综合素质等方面,与主要在城镇工作的农民工相比,都不占优势。但是,他们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仍然承担着如下任务:一是承担着农业生产的历史任务,二是承担着农村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三是承担着实践村民自治的政治任务,四是承担着赡养老人、教育后辈的历史任务。因此,留守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公民素质是新时期留守农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而教育是提高留守农民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扎实有效地在农村开展公民教育有利于提高留守农民的公民素养、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增强农村社会凝聚力,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河北省石家庄市X村、Y村的留守农民为调研对象,从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内外原因等方面对留守农民的公民教育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引言部分主要分析的是本课题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视角、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并简要介绍了两个被调查的样本村庄的情况。第一部分是对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一般分析。一是农民与留守农民的概念界定;二是关于留守农民主要群体的阐述,包括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返乡农民工和其他留守农民群体;三是对公民教育及留守农民教育概念进行基本界定;四是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市场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教育、公德意识教育、主体意识教育和民主意识教育等;五是开展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留守农民自身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实证分析。一是分析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主要成绩,包括:教育主体多元化、教育内容丰富化、教育手段多样化和教育载体综合化;二是留守农民公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育主体存在的问题、教育客体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和教育保障存在的问题;三是留守农民公民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三方面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推进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一是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基本原则,即“以人为本”原则、“讲求实效”原则、“与时俱进”原则和“实事求是”原则;二是提高留守农民公民教育主客体的素养;三是丰富与发展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主要有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基础性内容、时代性内容和主导性内容;四是创新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方法体系,包括:创新理论灌输、推进教育实践、树立典型榜样和注重自我教育;五是完善留守农民公民教育的保障机制,包括: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公民教育的物质保障;健全基层民主,夯实公民教育的政治保障;开展善行河北,夯实公民教育的文化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