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中班级的生态化组织与管理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民数量的急剧增多,在线学习方式逐渐普及,依托于各类平台的网络课程为网络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具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交互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伴随网络课程的普及,围绕网络课程形成的班级应运而生。网络课程中的班级是指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目标或兴趣爱好,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学习者加入某一门网络课程,通过在线学习和师生、生生互动形成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的最大区别是教与学行为的分离,学生面对的是计算机和网络课程,而不是现实中的教师。在网络课程班级中,由于管理的不当,学习资源的适用性差、班级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学习者感觉不到班级氛围和集体凝聚力,往往孤军奋战,导致辍学率较高、学习效率差。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网络课程班级的需求,迫切要求网络课程助学者更新管理观念,探索新的管理方式。本研究尝试用生态学思想和原理来审视网络课程中的班级与管理,构建出网络课程班级管理的生态模型,并从班级主体与班级环境两方面提出班级的生态管理策略。  本研究尝试把网络课程中的班级看做一个生态系统。从班级成员的多样性、各要素的多维互动、班级成员与虚拟学习环境的协同进化三个方面阐述网络课程中班级的生态内涵,并分析了网络课程班级的基本结构和生命周期。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网络课程班级的生态管理模型。该模型将班级管理分为主体管理和环境管理。其中,班级主体包括学习者和助学者,班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部分。班级的物理环境管理是指对班级各种信息和资源的管理;班级的社会环境管理主要管理班级的人际互动和知识建构;班级的规范环境管理则包含了班级规范管理、班级目标管理和班级文化管理三部分。  在网络课程班级生态化管理模型的基础上,借鉴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态化组织与管理策略,从而使班级逐步从孤立期平稳过渡到发展期,班级呈现自组织和成员自治的良好状态。最后,以《教育技术学导论》网络课程班级为实验对象,将生态组织与管理策略予以实施,并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各项策略进行相应的效果分析和检验。
其他文献
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消极元刻板印象的激活会导致群体成员的一种社会心理困境和认知不平衡状态,诱发压力和害怕体验,并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较大、人口较多的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和气候环境限制,哈尔滨的社区体育活动开展的并不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快速发展的经济迫切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等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及安徽省“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同时也强调高等教
面对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广大党员、基层干部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和先进本色,把大爱书写在那一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生活化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和谐社会、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发、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法、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