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利用ERA-40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HadlSST月平均SST资料,并结合PREC/L、PREC和CMAP降水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等气象统计方法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夏季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对PJ (Pacific-Japan)遥相关型年际变化和PJ遥相关型发生年代际翻转的影响,主要结果表明:基于黄荣辉和李维京、Nitta对PJ遥相关型的物理解释,利用夏季东亚地区500hPa高度场和菲律宾附近的降水场进行SVD分析定义了PJ指数,该指数不仅物理意义清晰,而且能够清楚地反映PJ遥相关型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PJ指数与前期冬季ENSO指数有很好的年际相关,El Nino事件通过电容器充电效应使印度洋海温增暖,而增暖的印度洋海温在菲律宾海附近强迫出异常反气旋,并沿东亚沿岸激发出PJ遥相关型。菲律宾附近海温变化并不是造成PJ遥相关型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的原因,而是由于该区域有反气旋(气旋)异常,从而辐射增加(减少),蒸发减弱(增加),温跃层加深(变浅),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变暖(变冷),该区域的海温变暖意味着对流是减弱的。对夏季热带印度洋(tropical Indian Ocean,TIO) SST冷暖年PJ遥相关型和东亚降水进行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夏季TIO SST偏暖,会引起菲律宾和南海附近对流减弱, 其上空有异常反气旋维持,并在东亚沿岸激发出“反气旋,气旋,反气旋”PJ波列。菲律宾、南海附近海温受低纬反气旋的影响,SST也偏暖。在这种大气环流异常的控制下,东亚地区垂直运动和水汽输送也发生变化,使得我国江淮地区、日本及其以东降水增多,西太平洋和我国华南地区、鄂霍次克海附近降水减少。夏季TIO SST偏冷,会引起菲律宾和南海附近对流加强,其上空有异常气旋维持,并在东亚沿岸激发出“气旋,反气旋,气旋”PJ波列。菲律宾、南海附近海温受低纬反气旋的影响,SST也偏冷。在这种环流的配置下,西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附近降水增多,我国东部、日本及其以东地区降水减少。利用再分析资料分析表明PJ遥相关型型态确实在1970年代末发生翻转,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前期,PJ型为“气旋、反气旋、气旋”型态,后期,PJ型为“反气旋、气旋、反气旋”型态。PJ遥相关型的年代际变化与热带印度洋SST的持续增暖有关。热带印度洋海温年代际变暖,造成菲律宾附近有年代际的异常反气旋维持,在日本附近有异常的气旋维持,鄂霍次克海附近有异常反气旋维持,造成了PJ遥相关型发生年代际变化。虽然菲律宾附近海温也在持续增暖,但它主要是由于受到菲律宾附近的反气旋环流的影响而产生的。利用大气环流模式ECHAM5.4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当热带印度洋增暖时,在菲律宾海附近强迫出反气旋,并沿东亚激发出“反气旋、气旋、反气旋”PJ遥相关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