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国奇迹”,2019年GDP逼近百万亿元,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08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但令人惊叹的中国经济速度里仍然存在着亟需解决的“不平衡、不充分”,如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不充分、开放不充分等,而化解不平衡不充分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是以资本投入数量、资源消耗量的不断增加来实现,这一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使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等问题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愈发难以为继。因此,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摆脱当前困境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涵盖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则是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不二法门,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下,面对全球经济放缓、风险点增多的外部环境和结构调整、动能优化、增速换挡的内部环境,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促进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是必然的目标要求,但何以能够更好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投资作为经济社会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始终是我国经济“保增长”和“稳中求进”的压舱石。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社会生产性资本形成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生产力的长期布局,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关系到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追求经济增长高质量发展,转变投资方式,认识到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作用不容忽视。区域发展战略则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的重要表现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共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都离不开巨大固定资产投资注入带来的活力,使得区域发展、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逐步发展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有效的投资是促进区域性增长极形成和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目前在我国高端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存在巨大的投资空间,相关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在受疫情冲击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下,尤其是在新基建方面掀起热潮,新基建作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的数字化“硬件基础”设施加速应用新技术、孵化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推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因此,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新时代背景,以及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现状,更应打破传统看法里“投资驱动只会带来粗放型经济增长”的偏见,认识到投资是经济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的发展工具,如何用好、用准、用活投资方式手段调整好投资结构,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对促进宏观政策的稳、微观政策的活、社会政策的兜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固定资产投资如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的“稳”和经济增长质量“高”做出有益探索。本文按照行业类型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划分为私人部门投资和公共部门投资,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全文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主要内容包含五个方面:(1)固定资产投资的阶段性分析。分析私人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在1986-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各个省份两部门投资变化趋势。(2)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构建。在SPSS中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包含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综合指数。(3)结合理论基础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4)实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测度私人部门投资、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5)根据本文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和实证结果分析,结合当前中国投资变化趋势和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政策建议。本文利用1986-2016年数据通过全面FGLS、面板分位数等方法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影响。实证研究主要得到结论:(1)通过静态面板分位数回归、全面FGLS回归进行实证得出,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公共部门投资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得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凸显,私人部门生产的产品更具效率性、创新性、环保性,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公共部门投资存在具有显著负向作用,是因为公共部门生产的产品具有公共属性,周期长、投入多而资金回收慢,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当期变化为负向影响。(2)考虑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分维度的影响,私人部门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创新、协调、共享维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在开放绿色维度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公共部门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开放、绿色维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在创新、协调、共享上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论认为,私人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和公共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提升作用的差异性,正是因为两部门行业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公共性和非公共性存在差异决定了两部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质量作用效果的差异性。私人部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致力于竞争性、收益性产品,市场竞争效应、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会不断提高其投资效率。公共部门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的产品因其非竞争性和受益上非排他性,决定了它一般由政府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提供。因此,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得私人部门投资和公共部门投资协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本文提出了以下方面的建议:(1)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引导,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二是明确产业导向,围绕主导产业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四是补齐社会短板领域,支撑经济质量提升。(2)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一是确立投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投资的自主性。通过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清单制度、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制度、企业投资项目管理责任清单制度强化监督,以“清单制”最大限度缩减核准事项,简政放权,促进企业投资效率。二是优化管理流程,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政府部门要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或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并联核准。三是创新融资机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支持有真实经济活动支撑的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服务投资兴业。(3)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政府应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清楚界定公共投资范围,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明确公共投资主要用于基础性项目建设,如投资于建设周期长、投资额、收益较低的基础设施,需要政府重点扶持的高科技产业,以及关系国计民生的能源工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积极推进公益性项目如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