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高校学生应该培养和坚持的基本价值观念。网络平台作为观念的聚集地,舆情左右并引导着高校学生对“公正”的认识,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究的重要问题。对“网络舆情”和“社会公正观”的充分界定,是问题研究的基础。舆情最初应用在政治生活中,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社会关系的复杂,舆情呈现泛化趋势。网络舆情是舆情的重要存在方式,其本身也有多种表现形态和特征。社会公正思想由来已久,历史性和相对性是“公正”的基本表征。大学生作为独立群体,他们大多对“公正”的认识普遍模糊,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并不成熟;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作为大学生主要的生存、生活环境,也没有尽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的责任。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大学生社会公正观的树立需要相应的理论支持。首先,大学生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社会公正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观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经济依据;它是社会制度的公正,也是社会关系的公正,更是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公正。同时,西方社会和中国传统公正观理论也是有借鉴之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可以为进一步落实大学生社会公正观教育提供启发。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公正观,网络舆情犹如双刃剑,既为大学生养成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正观提供了条件或途径,也对大学生的公正观念和行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网络一方面提供给大学生参与政治和参与社会的有效途径,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情绪疏导平台,也帮助学校实时了解学生的动向及变化;另一方面,网络散布的大量虚假信息和谣言对大学生的公正评判有所妨害,网络信息的碎片化也会导致思辨能力的偏差,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意识领域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基于上述理论和现实考察,我们认为,优化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社会环境,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工作管理机制,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意识,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公正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