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得到了中外学者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由这个著作而引发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本主义哲学关系的争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人本主义作为一股世界性的哲学学说,有着漫长的历史,因为人类总是天然地、自发地倾向于以人为本来观察世界、思考问题,以及处理人与世界的关系,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也不例外地经历过人本主义的阶段。在肯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性质的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对马克思本人哲学思想发展路径的考察,不应忽略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写作的《手稿》中所体现的人本主义哲学立场。本文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了自己特殊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马克思在其哲学学习的起步阶段受传统西方哲学思想,特别是受黑格尔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影响而创建的重要理论成果。了解马克思是如何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并开创出自己新的理论体系以解决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问题,对于理解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并在理论上有所创造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所以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在追溯人本主义哲学发展历史的过程中,交代本文是在什么意义上谈论人本主义哲学,并简单区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同时探讨二者与人本主义的关系。人本主义,是一种把人视为宇宙万物之间所有事物和现象的本体的思想主张,它从本体论上就把人定义为人们竭力寻求的、隐藏于现象背后的统一不变的终极原因和根据。人本主义哲学则是以人本主义作为基本的哲学立场,这其中又有唯物、唯心之分别。在这一部分中,本文突出强调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具体内容及其开创性意义。第二部分,具体论述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在借鉴费尔巴哈人本学理论构架的基础上,青年马克思以异化劳动为核心构建了自己独特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其理论结构由人的本质理论、异化劳动理论以及人的复归理论三部分构成,其实质则是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基础、以共产主义为手段、以人类解放为目的的历史哲学。第三部分,探讨《手稿》中马克思人本主义哲学的思想基础。主要讨论了在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中,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所产生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博士论文》时期费尔巴哈与早期马克思思想相联系的蛛丝马迹,到《莱茵报》时期青年马克思的著作中开始初步体现出唯物主义的倾向;二是克罗茨纳赫时期马克思哲学当中黑格尔的思想逻辑开始被费尔巴哈人本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所取代;三是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开始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进行新的发挥,从而大大超越了费尔巴哈。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自身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批判性地继承传统并开创出新的理论体系。第四部分,详细总结马克思在《手稿》中构建的人本主义哲学体系在哪些方面已经超越了费尔巴哈,哪些方面还仍旧停留在费尔巴哈哲学的范围内,并以此为基础讨论马克思在《手稿》中是怎样逐步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本文赞同孙伯鍨先生提出的《手稿》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的观点,即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思辨逻辑和以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逻辑;历史唯物主义则只有在后一种逻辑的基础上才能逐渐产生出来。通过具体分析证明,《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哲学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从思辨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