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汉大学的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自那时起,学校即设有图书室。后来经过漫长的发展,直至1935年学校在多方努力下落成了空间流线组织符合现代功能的图书馆,即武汉大学老图书馆。它自建成至今一直在使用中。2012年老图书馆经过一次大型修缮后,目前作为包含多种功能的校史馆进行使用。本文在解读老图书馆历史及设计的基础上,调查研究其现阶段保护修缮与使用情况,并以主客观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建筑本体、内部空间及周边环境进行系统地科学分析,以对其保护与再利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Post-occupancy Evaluation)研究立足于现实情况,并结合相关经典理论与科学研究方法,力求达到客观与完善的调查结果。本文第一部分对国内外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发展、使用后评价理论的成熟过程及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第二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建设缘起、设计特点及保护与再利用现状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后文的评价过程做出铺垫。第三部分是武汉大学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框架的建立,本文评价体系的建立结合历史建筑的价值评估、使用后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建筑自身特点,提出从历史文化要素、物质环境要素、使用者要素三方面对建筑各部分进行评价。第四部分是评价的具体实施过程,采用实地记录、问卷调查、访谈及使用者行为观察等方法进行详细地调查。实施的过程将客观数据收集与使用者主观评价两方面相结合,使其相互补充相互验证以得到更加准确的评价结果。最后一个部分是对老图书馆使用后评价的总结,根据前调查结果,本文对建筑空间的主要使用部分的保护与再利用现状做出综合性评价,并针对分析结果中体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从历史的可读性与继承性、空间模式与功能契合度、建筑性能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改善建议。武汉大学老图书馆的个案研究本身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历史建筑再利用设计的适应性与合理性带来反馈性探索。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反复渐进的过程,以使用后评价的方法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有利于发现其修缮保护设计及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完善未来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