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P78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中毒的关联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w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首次将GRP78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易感性联系起来,寻找适用于中国汉族人群的铅中毒易感性分子标志物,以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性铅中毒的目的。   研究目的:   1.探讨GRP78基因SNPs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与铅中毒易感性之间的关联;   2.探讨GRP78基因多态性与环境铅浓度二者对铅中毒易感性影响的关系;   3.探讨GRP78基因多态性与血铅、尿铅以及铅中毒症状体征之间的关联。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的确定   根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以及现场铅尘检测结果,根据工种(不同工种作业环境铅浓度不同)选择相应环境下的铅中毒人群和未发生铅中毒的正常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   2.现场调查   2.1作业场所环境铅尘采集。   2.2职业性健康检查现场进行《铅作业人员调查问卷》的调查工作。   2.3职业性健康检查现场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5ml/人)。   3.实验室检测   3.1利用石墨原子吸收法检测铅尘和血铅浓度。   3.2血液基因组DAN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细胞DNA,并检测DNA模板浓度。   4.SNP位点的选择和引物、探针设计   结合GeneBank数据库、dbSNP数据库和文献资料确定候选SNP位点。利用Primer Premier5.0软件设计引物和探针,委托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合成。   5.TaqMan(R)探针法化学荧光等位基因鉴别试验   按照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使用说明书和TaqMan(R)SNP GenetypingAssays试剂盒操作指引,在ABI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上设置反应程序,进行等位基因鉴别试验。   6.遗传平衡性检验和单倍型构建   检验不同基因型的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度,判断选择的研究对象SNP位点遗传平衡性。   利用Haploview软件检测所测等位基因的连锁不平衡性并构建单倍型。   7.关联分析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GRP78不同SNP位点等位基因、基因型以及单倍型与铅中毒的关联进行统计学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设为α=0.05(双侧)。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的影响。采用OR(odds ratio,OR)值作为联系强度指标,当OR>1表示该研究因素为铅中毒的危险因素;OR=1表示该研究因素对铅中毒的发生没有作用;OR<1表示该研究因素为铅中毒的保护因素。   研究结果:   1.研究对象均衡性比较   1.1本研究选择2007~2009年间广州市蓄电池行业1200名触铅作业人员作为初筛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1085份,其中有效问卷1047份,应答率为87.3%。根据入选标准选择确诊为铅中毒人群315例作为病例组,相应工种未发生铅中毒的正常人群315例作为对照组。   1.2两组人群均衡性比较:年龄、学历、吸烟、收入、工作制、工作接触高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性别、饮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工作场所环境铅尘浓度检测结果   不同的车间检测结果均有超标现象,病例组与对照组铅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超过卫生限值的倍数高低分成铅尘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三种暴露组。高浓度组主要集中在焊接车间,中浓度组主要集中在装配车间,低浓度组主要集中在分板车间。   3.SNP位点确定及遗传平衡性检验   本次研究选择GRP78基因启动子区域和3UTR区3个SNPs,分别为rs391957、rs16927997和rs17840761。HWE检测所有SNP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可以认为所选的研究对象群体代表性较好。   4.GRP78等位基因、基因型和构建的单倍型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4.1 GRP78等位基因分布情况   4.2 GRP78基因型分布情况   4.3 GRP78单倍型分布情况   5.GRP78等位基因、基因型、单倍型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联分析   5.1 GRP78等位基因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OR值为1.37,95%CI为(1.09,1.73),P=0.007,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5.2 GRP78基因型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rs391957位点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P=0.044,OR值为0.71,95%CI为(0.51,0.99),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OR=0.69,95%CI为(0.49,0.98),提示携带CC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rs17840761位点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OR=1.89,95%CI为(1.20,2.96),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OR=1.83,95%CI为(1.13,2.93),提示携带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5.3按照作业环境铅浓度分层后,不同的铅暴露浓度组GRP78基因型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联不同,环境铅暴露与基因型二者对铅中毒的易感性可能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环境铅高浓度组,rs391957位点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环境铅低浓度组,rs17840761位点CT基因型比TT基因型患铅中毒的风险高。   5.4 GRP78基因单倍型与铅中毒易感性存在关联,与单倍型CCG相比,TCG单倍型可能为铅中毒的保护因素,OR值为0.36(0.20,0.64),CTG单倍型可能为铅中毒的危险因素,OR值为1.55(1.12,2.14)。   6.GRP78 SNP与血铅、尿铅、铅中毒症状体征的关系   6.1铅中毒病例组的主要症状体征   本研究的病例组共315例,临床症状和体征以消化和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主诉无临床症状者152例(48.2%),腹痛、脐周隐痛者86例(27.2%),头晕、乏力者62例(19.8%),四肢有麻木感者15例(4.8%)。体征以五官检查发现铅线,神经系统检查浅感觉消失、仲肌无力、桡神经传导异常为主,其中无特殊改变者283例(90.1%),有铅线者16例(5.1%),神经系统异常者15例(4.8%)。   6.2 rs391957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血铅、尿铅、铅中毒症状体征的关系   在病例组,rs391957位点C等位基因的尿铅浓度比T等位基因的尿铅浓度低。CC基因型个体的尿铅水平比TT基因型个体低。携带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腹痛、头昏乏力、四肢麻木的比例明显比对应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低,铅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出现机率低,提示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   在对照组,rs391957位点C等位基因的血铅浓度比T等位基因的血铅浓度低,携带CC基因型的个体尿铅水平比TT基因型的个体低,提示C等位基因和CC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   6.3 rs17840761等位基因、基因型与血铅、尿铅、铅中毒症状体征的关系   在病例组,rs17840761位点C等位基因的血铅浓度比T等位基因高,携带C等位基因和CT基因型个体的血ZPP水平比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的个体高。携带C等位基因和CT基因型的个体,存在腹痛、头昏乏力、四肢麻木的比例明显比对应的T等位基因和TT基因型高,铅中毒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的机率大,提示C等位基因和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在对照组,rs17840761位点C等位基因的血铅浓度高于T等位基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等位基因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6.4 GRP78单倍型与血铅、尿铅、铅中毒症状体征的关系   在病例组,携带CTG单倍型的个体血铅、尿铅浓度均比CCG单倍型高,腹痛的比例也明显高于CCG单倍型,铅中毒的症状和体征较重,提示CTG单倍型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在对照组,携带TCG单倍型的个体血铅、尿铅浓度比CCG单倍型低,提示TCG单倍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   结论:   1.GRP78基因SNP位点rs391957 C等位基因可能是铅中毒保护因素,rs17840761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2.GRP78基因SNP位点rs391957 CC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rs17840761位点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3.GRP78基因型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系受环境铅暴露强度影响,环境铅高浓度组rs391957位点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保护因素,环境铅低浓度组rs17840761位点CT基因型可能是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4.GRP78基因单倍型与铅中毒易感性存在关联。与单倍型CCG相比,TCG可能为铅中毒的保护因素,CTG可能为铅中毒的危险因素。   5.GRP78基因SNP与血铅、尿铅、铅中毒症状体征存在关联,可以部分验证GRP78 SNP与铅中毒易感性的关系。
其他文献
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国内经济发展形势下,更多行业进行了信息化建设,优化了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频频发生的网络攻击已经严重威胁到
在网络环境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方便化,尤其是在移动网络终端实现普及之后,人们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将工作完成,通过相互作用快速交换数据信息.同时涉及到人们隐私的信
新形势下,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天然气场站管道伴行光缆的安全管理体系中能够为企业的正常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将伴行光缆各场站和阀室的运行参数以及高效监视平台收集的数
无人机的发展有着数十年的历程,而自动控制算法的应用使得无人机得以具备更丰富的姿态.在无人机编队领域,主要包括无人机编队集结和编队避障.本文主要探究了无人机编队技术的
政府数据治理是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条件,它不仅基于传统电子政务的范畴优化了政府信息化工作机制,还为其日后进行更为具体的行政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技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