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解违实语义是人类一项普遍的认知活动,违实语义是指与现实世界或主观认知相违背的意义。但是,在语言表征层面,却由于语言类型的差异,其形式不尽相同。不同于印欧语言存在明示违实语义的违实语法标记,汉语往往通过丰富多样的违实成分,帮助假设条件句表达违实语义,因此,也曾导致国外学者对汉语母语者违实语义识解能力的质疑。近年来,随着国际认知科学的发展,以印欧语为主要观测语言的违实语义识解研究已经成为国际认知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然而,汉语独特的违实语义表达方式——违实成分与假设条件复句,却并未在违实语义识解问题中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本研究从汉语语言表征特点出发,借鉴心理语言学信度、效度更高的实验范式与统计方法,采用问卷测评和眼动实验手段,从识解结果和识解过程两个方面,对违实成分影响下假设条件复句违实语义的识解问题展开探究。由于违实成分丰富多样,本论文主要选取七项典型违实成分,从句式结构、语义、词汇三个语法层面出发,提出以下研究问题:在假设条件复句中,(1)复句句式对违实语义的识解有影响吗?如果有,如何影响?(2)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对违实语义的识解有影响吗?如果有,如何影响?(3)各句法词汇成分(假设连词、时间直指词“当时”、句末语气助词“了”、语气副词“真的”和条件从属词“的话”)对违实语义的识解有影响吗?如果有,如何影响?为回答上述研究问题,将违实成分分为四组,通过八个实验进行考察,每组违实成分分别通过一个问卷实验和一个眼动实验来考察相应的识解结果和识解过程问题。其中,问卷实验具体细化考察在什么情况下,多大程度上各典型违实成分对违实语义的识解结果存在影响。眼动实验考察这些违实成分在什么加工阶段,对违实语义识解加工难度存在影响。各项实验内容主要通过操控各违实成分的有无,以及复句条件命题的违实度水平,来完成考察。本研究获得如下发现:第一、假设条件复句中,复句句式对违实语义识解结果有影响,起到让人识解出句子违实度增高的作用。尤其对一般命题所在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的影响要大于对高违实命题所在复句。复句句式对违实语义识解过程在早期与晚期阶段均有影响,起到降低识解难度的作用。第二、假设条件复句中,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对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有影响:条件小句命题内容违实度越高,识解出复句违实语义的违实度也越高。条件小句命题内容对违实语义识解过程无影响。高违实内容条件小句与一般违实内容条件小句对复句违实语义识解过程的加工难度相同。加工难度分别来自与客观常识的高度违背,以及语义的模糊、不确定性。第三、各句法词汇违实成分对违实语义识解影响为:假设连词仅对一般命题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存在影响趋势:连词“假如”比“如果”对一般命题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在违实度上有升高趋势。假设连词对假设条件复句违实语义识解过程无影响。时间直指词“当时”和语气助词“了”均会影响一般条件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均会增高对句子违实度的认识,但不会认为其违实度达到高违实命题复句的违实度。时间直指词“当时”和语气助词“了”均对假设条件复句违实语义识解过程无影响。语气副词“真的”在不出现“的话”时,对一般命题复句违实语义识解结果可能存在略微增高句子违实度的影响,连接从属词“的话”总体上并不会对句子违实语义识解结果有影响。二者对对复句违实语义识解过程无影响。本文从识解结果和识解过程两个方面,为语言识解研究中,句法层面上一直存在争议的汉语主要违实成分对句子违实语义识解影响问题提供了实验证据,为今后结合其他影响要素,动态、立体考察汉语违实语义的识解问题奠定了一定研究基础。是对语言表征特异性与人类认知普遍性的语言认知观的一项实证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