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及承载特性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地基技术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已有大量的应用研究,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的条件。目前公路软基处理中最为常用的是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但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在处理软土地基中常出现一些问题: (1)由于施工中存在“溢浆”,水泥土搅拌桩桩体水泥掺入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2)水泥浆沿桩体垂直分布不均匀; (3)搅拌不够均匀; (4)由于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过程中对地基土扰动,发生桩体下沉; (5)桩土共同作用难以协调,需在桩顶部设置垫层或土工织物加筋层; (6)桩间距较小,破坏了土体的天然结构,硬壳层自身强度没有充分发挥,造价较高。 在充分研究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和影响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成桩质量因素的基础上,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刘松玉教授等成功研制出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及其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将变截面水泥土搅拌桩的结构形式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相结合,即形成了一种完全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 本文在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现场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技术和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 (1)系统总结了水泥土强度和搅拌均匀性影响因素,对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扰动、桩身荷载传递规律以及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2)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和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工艺。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了机械参数与单桩设计参数、工艺参数和工程地质参数之间理论关系,为今后工程应用中机械参数和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3)通过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水泥土的电阻率测试,分析评价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桩身宏观质量和微观结构的均匀性。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桩身质量沿深度分布均匀,且强度较高,常规水泥土搅拌桩桩身质量沿深度分布不够均匀,特别是下部桩身质量差。电阻率测试结果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的微观结构明显优于常规水泥土搅拌桩,且沿深度分布均匀;各向异性指数表明双向水泥土搅拌桩桩体基本可以近似认为是各向同性体,而常规水泥土搅拌桩则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4)从球孔扩张理论出发,假设桩周土体服从摩尔.库仑强度准则,建立了双向搅工艺和常规工艺施工扰动分析模型,系统分析了两种工艺施工过程中桩周土体弹性区和塑性区应力场、塑性区范围和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和分布情况,得到施工过程的解析解,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理论上解释了双向搅工艺桩间土强度变化的机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双向搅工艺施工对桩周土体的扰动范围和程度远远小于常规工艺,且施工结束后其桩周土体超静孑L压的消散速度要明显快于常规工艺。 (5)通过对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复合地基在刚性基础和路堤荷载作用下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的研究,探讨了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分析了单桩和复合地基设计参数、工程地质参数和路堤填土参数对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扩大头“翼缘”下桩身荷载“骤减值”、扩大头“翼缘”下桩身最大附加应力与桩顶应力的比值和中性点位置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变化规律。 (6)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变截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在不同类型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从双向搅工艺施工对桩周土体强度的影响,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的土拱效应、对称边载效应和扩大头范围内负摩阻力、破坏模式和桩身荷载传递规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在不同类型荷载作用下的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以及单桩和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的确定方法。
其他文献
多相类芬顿技术作为典型的高级氧化处理方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具有高效、反应条件温和、设备简单等优点;尤其在双金属多相类芬顿体系中,催化剂所负载的过渡金属常会发生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多相类芬顿催化剂的活性。但该技术在实际应用时会面临一些问题。关键问题之一是寻找合适的负载介质,另一个问题便是处理费用较高。而如采用多相类芬顿-生物处理组合工艺处理难降解工业废水,对于多相类芬顿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一
非切削组合热轧角钢防屈曲支撑是对普通支撑的一种改进,是由组合热轧角钢钢芯、贴焊钢板、无粘结材料、外包钢管以及填充混凝土组成。贴焊钢板用来对过渡段及连接段补强,防止
土力学计算是土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经典的库仑(Coulomb)土压力理论和朗肯(Rankine)土压力理论,因其计算简单和力学概念明确,在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经典的库仑土
本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多、高层房屋建筑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形式--外壳预制核心现浇装配整体式RC结构体系,并进行下述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   提出了该类结构RC梁的
近年来,组合结构的发展很快,将高强材料和组合结构相结合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由此诞生的高强钢组合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受力构件。和普通组合梁相比,高强钢组合梁的截面尺寸更小
随着服役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桥梁不断发生老化、破损现象。这些都会严重危及桥梁的安全,缩短桥梁的使用寿命,衰减其预定的功能。即使能够很好地抑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预
大型群桩基础厚承台计算方法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考虑桩一土共同作用的基桩反力的确定、承台计算模型的简化、拉压杆模型中压杆强度的计算以及正常使用极限状
体内张拉成形空间网格结构是在澳大利亚专利技术STRARCH结构和体内预应力钢屋架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它具有STRARCH结构和体内预应力钢屋架的优点,又继承了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废物产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加,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关注。在固废物处理方法中,卫生填埋以其成本低
有限单元法是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值计算方法。有限单元法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各单元相邻边界的位移协调。有限单元法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