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分离L-脯氨酸的设计及在水相中催化Aldol反应性能的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_lo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是形成碳-碳键的重要的有机反应之一,其产物β-羟基醛/酮是天然产物合成中重要的有机中间体。L-脯氨酸在催化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体系中具有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且无需对底物进行预修饰等优点。但是,L-脯氨酸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差,催化剂用量大,催化效率低,反应需要高极性有机溶剂以稳定催化活性中间体。此外,催化剂难以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并重复使用。因此,设计合成在水相中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具有高效催化,可控回收特点的L-脯氨酸催化剂一直是科研工作者致力研究的热点。采用共价键联的方法,将温敏材料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AArn)嫁接到L-脯氨酸上,合成了温敏型PNIAAm功能化L-脯氨酸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在环己酮/环戊酮与芳香醛水相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考察了该温敏型L-脯氨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温敏型PNIAAm单元使该催化剂具有温控-水溶性。该催化剂在以水为溶剂,分子间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表现出“低温均相,高温分相”的特点,aldo1产物转化率可达99%以上。反应结束后,调整反应温度,催化剂可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催化剂的重复使用。采用共价键联法,将聚异丙氧基型咪唑类离子液体引入到L-脯氨酸中,制备聚乙氧基型离子液体功能化L-脯氨酸催化剂,考察了其在环己酮/丙酮与芳香醛水相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聚异丙氧基型咪唑类离子液体单元使该催化剂具有相转移功能。在以环己酮与芳香醛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该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反应完成后,通过溶剂萃取,催化剂可有效回收并重复使用4次以上,催化活性没有明显变化。通过共价键联方法制备了聚乙氧基型离子液体功能化L-脯氨酸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环己酮与芳香醛水相直接不对称aldol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在反应中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反应完成后,通过变换溶剂,催化剂可有效回收并重复使用。
其他文献
本论文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lO2-12-乙酰乙酸烯丙酯(AAA)和NaClO2-KI-乙酰乙酸甲酯(MAA)化学振荡反应体系。在ClO2-I2-AAA体系中,288nm和360nm处不加淀粉时观察不到
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面对众多的筹资方式和渠道,最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如何能够在企业资金最少的情况下筹集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呢?这
政府行政过程从本质上讲也是政府信息的流动反馈循环过程。文章从信息服务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政府信息服务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探寻了人员素质、政府体制、法规制度和行政安
在我国投资管理公司虽然经过形成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对于中国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而言,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通过研究投资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构成要素,分析其
蝶烯(Iptycene)是一类含有多个芳香结构单元并具有双环[2.2.2]辛三烯类骨架的桥环类化合物的总称。目前,三蝶烯和五蝶烯是蝶烯类化合物中研究最多也最为透彻的两个化合物,这
随着溶剂理论及溶液化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研究离子溶剂化的现象,这是因为溶液的微观结构及组成状况决定着宏观的性质。要想充分深入的了解离子在溶液中的弱相互作
<正>早春葡萄叶片黄化现象在设施葡萄栽培过程中经常发生,有果农认为是缺铁,盲目补铁,大多数却不能解决问题,现将早春葡萄叶片黄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1葡萄发芽时叶
<正> 1 背景 在大约40亿年以前,地球表面的变化还主要是由物理和地质过程驱动的。那时,火山、陨星和大陆漂移塑造着这个星球的面貌。当最原始的生物体出现以后,在地球表面上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被用于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中,对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生物大分子具有分子量大,结构复杂
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对目标分子(模板分子)具有专一识别性的分子识别材料(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新兴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表现出预定的选择性与高的亲和力,并且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