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东北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就成为学术界广泛关注的重要研究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脱胎于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以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形式,这使得东北地区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在制度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明显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东北经济振兴的主要桎梏。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不但具有一般生产要素的内生作用,还具有提高其他要素生产率的外部性。人力资本的巨大经济效应,成为解释“经济增长之谜”的有力证据,同时也契合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人才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现实背景。本文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研究基础,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内部和外部经济效应,详细研究和探讨中国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存量、结构和利用状况分析;二是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经济效应的定量研究,包括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产出贡献率和外部效应分析。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力资本基尼系数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人力资本结构分布的均衡性较高。东北地区人力资本的利用数量较低、高层次人力资本利用不充分、国企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吉林和黑龙江的物质资本产出弹性大于人力资本,辽宁省的物质资本产出弹性则小于人力资本。在不同教育类型的人力资本中,初中和本科教育类型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其中只有黑龙江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初中和本科教育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较高产出贡献率,主要得益于中国义务教育的成功普及和本科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虽然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但是人力资本中高层次类型比重偏低和总体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和侧重高素质教育投入,将不但能够有效促进东北地区人力资本分布与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扩大人力资本的经济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