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昌耀是中国当代一位重要的诗人,他诗歌文本中所蕴含的浪漫主义气质和苦难意识,对西部物象的体悟及个性话语的坚持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的特例和对西部时空的图解。在长约半个世纪的诗歌创作中,他经历了建国以来社会政治的风云变幻,并因对国家政治、社会与文化实践的强烈参与性,使其诗歌具有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化特点,成为了一种公共经验或集体记忆,同时也深深地刻烙着诗人的自我独特性和地域性。如何更好地评价昌耀其人其诗在文学史或诗歌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或许从诗歌话语与诗歌地理的维度来分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鉴于此,对昌耀的诗歌解读应在梳理话语及话语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实践和话语实践的特性出发,把其诗歌文本置于当代诗歌话语变迁的大框架里,以期较好地理解文本甚或超文本的意义。在此层面上,昌耀的诗歌话语可以粗线条地归为几种类型,即独特的颂歌、流放的圣化与归属的焦虑。至于昌耀诗歌的地理或地域特性,可以从昌耀占有的西部空间来分析。从其诗作中可以得知,西部与昌耀实则是一种互构的关系,即西部确定了昌耀诗歌话语的独特与他的伟大;昌耀也挖掘了青海高原的原始生命力,鲜活了高原上的人与物,诗歌与地理顺理成章地结媒于一起,具有了诗歌地理学的特点。同时结合诗歌文本的分析,也可发现昌耀的诗歌意象超越了地域文化的意义,已是不同时段意识形态寓于文本的象征体系,如是,同他的诗歌话语形态的变化也就有了很大的关联。
要之,昌耀的诗歌话语分析是在回顾的视野中对昌耀在中国当代文学与诗歌史所具有的共性的研讨;诗歌的地理学意义则是在空间的向度阐发他的个性。或许这种方法也适于其他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