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0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uli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NHL中常见的一类组织学分型。该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在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等特征上。有文献称约有60%-70%的患者在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的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对于以上的治疗的预后较差,容易再复发以及疾病进展。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Index, IPI)对DLBCL患者评估预后的方法普遍被临床所接受。但人们后来发现尽管IPI指数相同或者相似,这些患者的治疗预后之间比较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如果想对DLBCL患者进行更为积极的治疗,改善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判断,那么就得找到更为可靠的指标。近几年有关研究发现CD40分子可以存在与肿瘤细胞内,而且在细胞信息传递多个环节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研究还指出该分子及其配体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但是对于CD40在DLBCL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在国内外报道甚少,尤其在国内未见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CD40的表达与DLBCL预后相关的指标进行研究。目的:观察CD40在DLBCL的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各种临床预后因素、临床病理等与其的关系和意义,从而为判断病情及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断为DLBCL的87例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Ki67、CD20、CD5、CyclinD1、CD10、BCL-2、BCL-6、MUM-1、PAX-5等的表达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数据进行SPSS19.0软件分析,探讨CD40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及表达,分析各临床因素及CD40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 CD40过度表达的DLBCL患者具有年龄低,临床分期早、结外受累数少、IPI指数小、ECOG评分小的特点。但在性别与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而且过度表达CD40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未过度表达者,提示其可能判断DLBCL的预后。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预后与年龄、ECOG评分、IPI指数、结外受累数、LDH值等密切相关,且当年龄≤60岁,临床分期I-II期、结外受累数<2个、IPI指数为0-2、ECOG评分0-1分时提示预后较好。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当IPI指数为0-2时,CD40的过度表达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GCB型与non-GCB的CD40的过度表达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在使用CHOP治疗方案时,CD40的过度表达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提示CD40的过度表达对DLBCL患者的预后更具有预测价值。结论:CD40蛋白表达可以作为DLBCL预后独立指标,CD40过度表达提示预后好。
其他文献
应力严重系数法在定翼机机体寿命计算中已有成功应用,然而对于以高周损伤为主的直升机动部件(如主桨叶)一般均依靠6件全尺寸疲劳试验的方法进行定寿.这不仅需要大量经费,而且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效果。方法:5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第一组: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长径〉1/2原长径者21例、乳腺内侧Ⅱ期乳腺癌12例。第二组:Ⅱ期乳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夜经济"作为城市生活的重要部分,既展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繁华程度,又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着力点。文章通过大量数据探析青岛市的夜经济发展
臂丛神经损伤影响上肢运动功能,主要治疗方法为神经移位术,恢复神经通路连续性,近年来健侧C7神经移位术的疗效显著。作者对近年国内外臂丛神经损伤神经移位术治疗、特别是健侧C7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扩展,文化消费将成为新世纪最具前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文化消费正处于数量扩张和观念嬗变期,它的逐步成熟将开拓出巨大的消费市场。
以过氧化对苯二甲酰(BPO)为引发剂,3-苯基丙烯酸为单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引发接枝聚合,制得接枝3-苯基丙烯酸的聚偏氟乙烯.通过红外测试、差示扫描量热仪以及热失重分析表明
目的:通过调查医务人员对生前预嘱的认知及态度,为生前预嘱的推广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择115名医务人员,采用一般调查表和生前预嘱相关内容进行
采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水中阴离子洗涤剂(LAS)的含量。对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试验,测得的检出限、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05mg/L、0.0087mg/L、1.76%,加标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