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NHL中常见的一类组织学分型。该疾病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在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等特征上。有文献称约有60%-70%的患者在通过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R-CHOP)的治疗中可以有效的改善预后,然而仍有一部分患者对于以上的治疗的预后较差,容易再复发以及疾病进展。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Index, IPI)对DLBCL患者评估预后的方法普遍被临床所接受。但人们后来发现尽管IPI指数相同或者相似,这些患者的治疗预后之间比较还是有一定差异的。因此,如果想对DLBCL患者进行更为积极的治疗,改善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判断,那么就得找到更为可靠的指标。近几年有关研究发现CD40分子可以存在与肿瘤细胞内,而且在细胞信息传递多个环节影响肿瘤细胞的发生与发展,有关研究还指出该分子及其配体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自身,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但是对于CD40在DLBCL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在国内外报道甚少,尤其在国内未见相关的研究,因此本文将对CD40的表达与DLBCL预后相关的指标进行研究。目的:观察CD40在DLBCL的患者中的表达,并研究各种临床预后因素、临床病理等与其的关系和意义,从而为判断病情及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诊断为DLBCL的87例病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40、Ki67、CD20、CD5、CyclinD1、CD10、BCL-2、BCL-6、MUM-1、PAX-5等的表达情况,并且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数据进行SPSS19.0软件分析,探讨CD40与各临床因素的关系及表达,分析各临床因素及CD40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1. CD40过度表达的DLBCL患者具有年龄低,临床分期早、结外受累数少、IPI指数小、ECOG评分小的特点。但在性别与发病部位无明显相关性。而且过度表达CD40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高于未过度表达者,提示其可能判断DLBCL的预后。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的预后与年龄、ECOG评分、IPI指数、结外受累数、LDH值等密切相关,且当年龄≤60岁,临床分期I-II期、结外受累数<2个、IPI指数为0-2、ECOG评分0-1分时提示预后较好。3.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当IPI指数为0-2时,CD40的过度表达表达与DLBCL患者的预后呈显著相关;GCB型与non-GCB的CD40的过度表达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在使用CHOP治疗方案时,CD40的过度表达与DLBCL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提示CD40的过度表达对DLBCL患者的预后更具有预测价值。结论:CD40蛋白表达可以作为DLBCL预后独立指标,CD40过度表达提示预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