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在不断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生活市场化、传统村落城镇化、政治生活民主化、文化生活多样化的趋势日益增强。这种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变化,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形成了不小的挑战。如何化解这种挑战,在新形势下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属于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仅靠照本宣科的空洞说教,是难以达到效果的。从人的认识形成和发展规律看,个人的情感、思维发展过程与群体的情感、思维发展过程是一致的,具有同一性。据此,对个体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也应该贴近于、吻合于爱国主义这种群体意识的生成过程。历史地看,爱国主义是依次经过敦人伦、立家邦、平天下等阶段,最终升华、凝结而成的。相应地,一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也不是天然生成的。自有了生命自觉开始,从爱家尊亲、故土依恋,渐次达到同胞关怀、河山之爱,逐步确立起行孝尽忠、保家卫国的道德行为规范,最后才能臻于爱国忧民、天下为公的理想之境。可以说,家国情怀培育,乃是爱国主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以家国情怀为中介,拉近国家与个人的感情距离,以家国情怀培育增进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打牢爱国主义教育的根基,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这正是本文选题考虑的初衷。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该文件把家国情怀教育明确定性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思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家国情怀是一种深情大爱,是个体的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是对国家高度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统一,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支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家国情怀中汲取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时代的宗法制起源,家国情怀影响至今。无论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雄心壮志,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伟抱负,都是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体现。然而,由于全球化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偏差以及大学生自身认识不足,出现了一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程度低、对国情现状缺乏了解的现象,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时代要求。因此,研究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拟从家国情怀的内涵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对下一步对大学生家国情怀提出几点现实要求。本文第一部分从家国情怀的内涵分析,深度阐释家国情怀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文化传承以及家国情怀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家庭和自身的影响,分析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剖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为探索解决之策打下基础;第三部分设身处地地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提出一些合理建议,通过注重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社会条件,明确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主要内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选择以及健全当代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体制保障等措施,全方位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