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对所归属群体的认知以及所伴随的情感体验及行为模式进行整合的心理历程(Zhang S, H. Li,H,Y.&Liu, F,2012)。价值观是一种信仰,具有个人或群体的特征,指导人的态度和行动,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存在中起指导原则的作用。价值观的转变,会导致个人对自我认知的变化,或者对所归属群体认知的变化,进而导致身份认同的变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集体价值观受到西方个人主义为导向的价值观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东方传统价值观和西方现代价值观相互碰撞,杂糅,融合。每个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作为地球村的一员,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身份认同正在发生变化,受到东西方文化影响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试研究当代大学生身份认同的现状。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从小接受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尊重师长,服从集体,家庭观念强;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英语而接触到西方文化,在课余时间通过音乐、电影了解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并且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大学生群体同时受到东西两种文化价值观影响,但到底哪一种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更深?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身份的主导地位是否被西方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身份所动摇?在他们的自我中哪种身份更为突出?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6所大学的325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修订过的身份排列问卷以及访谈的方式(Zhang&Kulich,2008; Li Xiaoyan,2011),从身份排列的角度来探析大学生身份排列中传统身份认同,西方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身份认同,以及融合东西方价值观的混合身份的排序先后情况,并且分析不同身份凸显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身份认同仍然稳定处于身份排行的核心地位;融合东西方价值观的混合身份逐渐兴起;个人主义身份认同排行跟前人研究相比有所下降。与之前学者担心的“身份危机”不同,本研究表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在保持自身传统身份“烙印”的前提下,包容并蓄地吸收和整合东西方价值观念而形成混合身份,大学生的整体身份认同排行趋于合理。本研究还考察跨文化交际课程对全球主义者身份认同建构的作用,为更加有效地实施跨文化交际教学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