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体质健康和执行功能发展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两个核心因素,体质中的BMI、力量素质和心肺耐力与执行功能具有相关性,12-14岁青少年的部分身体素质和执行功能发展均处于敏感期,且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此时期寻求有效的提升办法非常重要。中高强度体育活动对体质和执行功能水平提升效果显著。目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参加中高强度体育活动主要集中于学校。大课间具有常规化、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特点,无论是持续时间还是开展频率均可以得到保障。健身操具有强度易控、适合集体练习和受青少年喜爱等优点,适合在大课间开展。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健身操作为干预项目,在大课间开展为期10周的干预,观察对12-14岁不同BMI水平初中生体质和执行功能产生的效果,为今后促进初中生体质和执行功能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同时也为该项目作为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在学校的推广及其他研究者开发新的干预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上海市兰生复旦中学146名12-14岁初中生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74人,对照组72人。依据性别和中国肥胖工作组设置的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进一步分为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男、女组。干预组完成10周,每周4次,每次15分钟的自编健身操运动,运动强度控制在64%-85%HRmax;对照组参加学校组织的常规大课间活动,内容为慢跑和广播体操,时间、频率和周期均与干预组相同,运动强度在≤63%HRmax。采用Polar OH1课堂心率监测系统监测两组学生心率。干预前后完成体质(身高、体重、腰围、握力、纵跳、坐位体前屈、50m跑和20m SRT)和执行功能(刷新、抑制和转换功能)测试。运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基线体质和执行功能各指标同质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体质和执行功能各指标差异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交互作用显著指标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研究结果:两组基线体质和执行功能各指标差异均不显著,经过10周健身操干预后:(1)身体形态方面,两组超重肥胖女生BMI和腰围的时间及交互作用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超重肥胖女生BMI和腰围干预前后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后测两组差异不显著。(2)身体素质方面,两组纵跳和50m跑的时间及交互作用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正常体重男生、正常体重女生、超重肥胖男生和超重肥胖女生纵跳及50m跑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后测两组50m跑差异不显著,纵跳差异显著(p<0.05)。(3)身体机能方面,两组20m SRT圈数和VO2max的时间及交互作用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正常体重男生、正常体重女生、超重肥胖男生和超重肥胖女生20m SRT圈数和VO2max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后测两组差异显著(p<0.05)。(4)抑制功能方面,两组抑制功能反应时的时间及交互作用不显著。两组抑制功能反应时干预前后差异均不显著,后测两组差异不显著。(5)刷新功能方面,两组刷新功能反应时的时间和交互作用显著(p<0.05),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干预组正常体重男生、正常体重女生、超重肥胖男生和超重肥胖女生刷新功能反应时干预前后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后测两组差异显著(p<0.05)。(6)转换功能方面,两组转换功能反应时的时间及交互作用不显著。两组转换功能反应时干预前后差异均不显著,后测两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论:(1)10周大课间健身操运动干预可以提升12-14岁初中生心肺耐力、下肢力量和速度素质,对超重肥胖女生具有减肥效果。(2)10周大课间健身操运动干预可以提升12-14岁初中生刷新功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