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情绪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7%,目前全世界至少有3.5亿人受其影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被推荐为抗抑郁的一线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也最为广泛,但仅有60%的病患对该类药物反应较好,30%的患者无法获得治疗反应。由于SSRIs类抗抑郁药物具有“起效延迟”效应,抑郁症患者常常因疗效不足的同时还需要忍受药物副作用而对治疗失望,进而加重病情和降低患者依从性。针刺疗法作为对抑郁症治疗的一项有效补充方法,常常与抗抑郁药联合使用。针刺疗法包括普通针刺及电针,临床试验表明普通针刺和电针作为SSRIs类抗抑郁药物的附加疗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加速治疗反应,并可能减少SSRIs类抗抑郁药物诸多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对原发性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目前有关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尚未出现,而且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优势特点未得到总结与阐述,相关机制也尚未阐明。[目的]通过对针刺或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评价针刺或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针刺或电针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快速起效以及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给出循证证据。[方法]运用计算机开展文献检索,国内主要包括: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字化期刊群,国外主要包括: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搜集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果是治疗有效率和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次要结局指标是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HAMD各因子分、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SI)、副反应量表(TESS)。采用RevMan 5.3软件(Cochrane协作网提供)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项临床研究,2874例患者。对纳入的针刺及电针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发现36篇文献研究样本量较少,普遍质量不高,存在一定偏倚风险。对于结局评价指标,所有研究均以HAMD评分的变化作为主要的结局评价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HAMD评分变化在第1、2、4、6、8周与单纯药物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针药结合组在临床有效率以及临床痊愈率方面显著高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SERS指标的分数在2、4、6周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药物组;针药结合组与单纯药物组分别在治疗1、2、4、6、8周前后SDS评分及CGI-SI评分上差异表现出统计学意义。两组HAMD各因子分的差异:在1、2、4、6周治疗后,针药结合组较单纯药物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下降,差异表现出明显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因子评分在1、4、6周时两组统计学差异明显,2周时差异较小;认知障碍因子评分在1、2周时两组差异明显,第4、6周时两组差异较小;迟滞因子评分在1、2周时两组有差异,第4周时两组差异较小,第6周时两组无差异;两组在1、2、4、6周体重因子评分的变化上基本无差异。[结论]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治疗原发性抑郁症,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抑郁症患者大部分临床症状,使得起效时间缩短,改善抑郁伴随的其他身体不适,有利于快速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状况,以及恢复患者的认知;同时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以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其他损害,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针刺结合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回归正常生活,符合社会及家庭的需要,在临床应用当中有实用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