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2007年在江苏省姜堰市沈高镇双徐农场连续三年定位试验。试验以两早熟晚粳常优1号、武粳15为材料,围绕秸秆全量还田、化肥氮肥量与有机肥三因素,研究秸秆还田与有机无机氮肥配施对其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等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有机肥、氮化肥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1)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量为400kg/亩)水稻增产效应显著。在无肥区秸秆全量还田水稻增产9.37kg/亩,增2.4%,施氮区秸秆全量还田增产30.57kg/亩,增5.7%,秸秆还田配合无机氮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从产量结构来看,在无氮空白区秸秆还田穗数减3.0%、粒数增3.8%、千粒重减0.4%、结实率减0.9%;而在施氮区秸秆还田穗数增2.7%、粒数减0.3%、千粒重增0.2%、结实率增0.2%。(2)施有机肥水稻增产效应显著。在无氮空白区中增施有机肥水稻可增产35.83kg/亩,增9.2%;在秸秆还田与施有机肥区可增产69.18kg/亩,增17.2%;在秸秆还田与氮化肥配施下,增施有机肥增产37.21kg/亩,增6.8%。从产量结构来看,增施有机肥对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不显著,而对穗数影响较大,特别是无氮化肥时增穗效应达显著水平,对每穗粒数也有一定的效应,通过穗数与穗粒数的联合作用,显著增加每亩颖花量。2.秸秆还田、有机肥、氮化肥对茎蘖动态的影响:(1)在无氮区,秸秆还田减少了分蘖的发生,降低了高峰苗,与秸秆未还田处理相比,常优1号、武粳15分别低1.34万/亩、降11.26%和1.82万/亩、降13.48%。在施肥区(19kgN/亩),增施的无机氮有效缓解秸秆还田对分蘖发生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分蘖的发生,秸秆还田处理较未秸秆还田处理,高峰苗常优1号、武粳15分别高0.36万/亩、增1.62%和0.09万/亩、增0.24%,最终成穗分别增1.32万/亩、增8.88%和0.37万/亩、增2.36%。综上,在无肥区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分蘖有抑制作用,但当配合一定量的氮化肥秸秆还田有促进分蘖发生的作用。(2)增施有机肥都能够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在无氮区,常优1号、武粳15两品种增施有机肥处理较未增施有机肥处理的最终成穗分别高2.09万/亩,增幅为21.78%和1.72万/亩,增幅为16.92%。在施肥区(16kgN/亩),增施有机肥处理的常优1号、武粳15两品种较未增施有机肥的最终成穗分别高2.25万/亩,增幅为15.54%和1.86万/亩,增幅为12.53%。3.秸秆还田、有机肥、氮化肥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1)在无肥区,武粳15与常优1号成熟期秸秆还田处理干物质积累量较未秸秆还田分别高62.21 Kg/亩、44.00 Kg/亩,增幅分别为9.43%、5.51%。在施肥区,秸秆还田处理值均近似或略大于未秸秆还田处理值。(2)增施有机肥有增加干物质积累量的作用,尤其体现在在无肥区的拔节期,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可达30%以上。4.秸秆还田、有机肥、氮化肥对RVA值的影响:(1)秸秆还田处理峰值粘度值高于不还田的值,而增施有机肥可以降低峰值粘度。(2)秸秆还田处理崩解值较无秸秆还田的大,增施有机肥也提高崩解值。(3)消碱值总的变化趋势是秸秆还田处理的消碱值较不还田处理的值小,有机肥配施的处理值较无有机肥处理的值小。5.秸秆还田处理较不还田处理氮肥利用率高0.2-0.5个百分点,配施有机肥处理较无有机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1-5个百分点,并且所含有机肥比例越大,氮肥利用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