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是阐明中药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与物质基础的前提,也是改进中药制剂工艺、制定中药及其制剂质量标准、解释中药炮制机理的重要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来,在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已对50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但大多数中药和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仍未被阐明。水煎剂是中药最有效的剂型。煎剂中极性大的水溶性成分给分离和表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特别是极性强、无紫外或荧光官能团的化合物。衍生化方法可以转变极性大、无紫外、荧光官能团的化合物成为极性小、有紫外或荧光基团的衍生物,改进分离性能和检测灵敏度。这个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中药化学成分研究中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衍生化方法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首次建立了鉴别与测定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的方法。运用化学衍生化、HPLC、MS等方法对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进行鉴别与含量测定。优化了11种生物胺丹磺酰氯衍生化条件、样品测定的色谱条件,确定了中药样品前处理方法与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的鉴别方法,并对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丹磺酰氯衍生11种生物胺,缓冲溶液的pH是影响衍生化的关键因素;中药化学成分复杂且所含生物胺类成分含量低,在样品前处理时,进行富集纯化步骤尤为重要;鉴别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时,需对衍生化后产物用HPLC结合MS方法综合评估;线性、检出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等方法学验证均符合规定。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中药中生物胺类成分的鉴别与测定。从中药麻黄所含阿魏酰组胺和麻黄根碱的结构以及可能的生源关系推测其尚有未被发现的成分组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利用本文建立的方法对麻黄及麻黄根中生物胺类成分的存在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麻黄中含有甲胺、色胺、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多巴胺及精胺,麻黄根中含有甲胺、腐胺、尸胺、组胺、亚精胺与精胺。这是麻黄中含有生物胺类成分的首次报道,同时也证实了麻黄中存在组胺、腐胺、精胺和亚精胺的推测,并为其生源关系提供了证据。首次鉴别与测定了146种常用中药中生物胺的类别及其含量,以丰富中药化学成分的类别,阐明中药疗效的物质基础。结果在146种常用中药中,大多数药含有腐胺、亚精胺、精胺与尸胺;一部分中药中含有甲胺与苯乙胺,含量均不太高;仅个别中药含有色胺、组胺、5-羟色胺、酪胺与多巴胺,含量都很低。生物胺在花、叶、果实、种仁、部分根及根茎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特别是在含蛋白质丰富的动物类及花粉类药材中含量较高。现代研究表明亚精胺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亚精胺在补气药、活血化瘀药、部分补肾药、健脾运胃药与化痰药含量高于其它类别中药,这与中医抗衰老,补肾、补气、补脾、活血、化痰的理论相一致;且亚精胺含量高的中药都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亚精胺与中药抗衰老作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亚精胺可能是中药产生抗衰老作用的物质基础之一。动物类药材中生物胺总量较高,对动物类药材进行生物胺类成分研究,并制定其含量限度标准,对其正确安全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对生物胺在宁夏枸杞不同部位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夏枸杞不同部位中主要含有腐胺、组胺、亚精胺与精胺;亚精胺在宁夏枸杞嫩叶、老叶与花中有较高含量,以嫩叶中最多,可为枸杞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本文考察麻黄在配伍桂枝、杏仁与炙甘草后,其所含色胺成分含量的变化。以探索麻黄汤煎煮过程中,麻黄中的色胺是否可与桂枝中的桂皮醛、杏仁中苦杏仁苷水解生成的苯甲醛缩合生成新成分。结果表明配伍后色胺含量并未减小,而且也未发现有目标新成分生成。说明在麻黄汤中桂皮醛、苯甲醛在配伍煎煮过程中未能与麻黄中的色胺发生Pictet-Spengler反应。可能的原因是煎液中的pH不合适,此外,色胺含量太小,其它成分太多。虽然氨基酸的衍生化方法很多,但对中药复杂成分来说灵敏度高、容易辨识的衍生化方法仍然需要。本文首次将对溴异硫氰酸苯酯用于氨基酸的衍生化分析,具有快速、灵敏、容易辨识的特点。结果在氨基酸对溴异硫氰酸苯酯衍生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两个丰度比为1:1的峰,质荷比相差2。这样根据衍生物的质荷比、氨基酸质量数和衍生化试剂质量数就很容易从中药复杂成分中辨识出氨基酸、短肽或其它含氨基化合物的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