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是植物体内连接两个相邻细胞的一种跨细胞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间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的通道.近年来关于大分子胞间转运机理的研究,一直是胞间连丝研究领域的热点.迄今所见涉及大分子转移机制的模型,多以胞间连丝中存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为前提,因此论证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胞间连丝的正常组分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以洋葱(Allium cepa L.)和玉米(Zeamays L.)根尖为材料,利用免疫组化技术,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验证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是否为胞间连丝的正常组分.同时对玉米根冠细胞胞间连丝做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双标记,以证明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共定位于胞间连丝中;通过对玉米根冠细胞脱落进程中,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不同类型胞间连丝中的免疫组化分析及ATP酶的细胞化学定位,对根冠细胞脱落过程中出现的类外连丝的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免疫金单标记结果表明:在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胞间连丝和玉米根冠细胞胞间连丝中存在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并且在同一实验材料的胞间连丝上既标记上了肌动蛋白又标记上了肌球蛋白,这一实验结果对论证肌动蛋白或肌球蛋白在胞间连丝中的广泛存在以及二者共同存在于胞间连丝中提供了更具说服力的实验佐证.在此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对玉米根冠细胞进行了肌动/肌球蛋白的免疫金双标记实验,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金颗粒均定位在根冠细胞间正常胞间连丝上,并且两种金颗粒紧密相连.这一双标结果,首次在超微结构水平证明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正常胞间连丝上的共定位,亦为关于肌动/肌球蛋白在胞间连丝上通过二者间的相互作用而推动大分子进行细胞与细胞之间共质体转移的观点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支持.实验中通过对玉米根冠细胞的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根冠细胞不断脱落过程中,各不同类型细胞间的共质联络亦发生了剧烈变更.正在脱落的细胞由于其内侧壁逐渐与母体相脱离,分界壁上固有的正常胞间连丝随着细胞壁相互脱离而衍变为伸长胞间连丝;随着细胞之间的胞间隙越来越大,最终伸长胞间连丝发生断裂,细胞完全脱落,在根冠外层细胞的外侧壁及已脱落细胞的胞壁上出现大量类外连丝.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证明了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也存在于伸长胞间连丝和类外连丝中;对ATP酶进行的细胞化学定位发现,伸长胞间连丝和类外连丝上均呈现较强的ATP酶活性.这一结果为进一步论证伸长胞间连丝和类外连丝仍具有共质传输能力及其可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