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目的,乃探讨金融市场形成之原因、动力,并进一步追寻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之作用机理。因此,在介绍完金融市场的概念、特点、构成、及其功能后,本着“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接着介绍金融市场的形成历史,以求从中获得蛛丝马迹。从上述资料中,本文猜想,金融市场从分工中产生,而且,它的产生,又进一步降低了社会交易费用,使得分工又更为有利可图,因此,反过来它又加深了社会分工,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社会人均收入得以提高。本文的重心,就在于将以上猜想具体化,以数学模型的形式证实上述猜想并重现金融市场形成的历史轨迹,揭示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最后,本文列出了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所必须的条件,这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首次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从经济组织的角度探讨金融市场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它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和作用机理。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本文认为,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进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人均收入,既是金融市场形成的最根本动力,同时也是金融市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本文的特殊实践意义在于,结合若干金融市场的有效性条件,指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干预组成的所谓“金融市场”,很可能起不到上述的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社会分工,进而提高社会生产率、提高社会人均收入的作用或收效甚微,失去金融市场之原本功能。并提出若干建议,以尽对我国金融改革哪怕些许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