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序贯处理对HepG2.2.15细胞(HepG2.2.15 cell)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和细胞毒性。探讨拉米夫定和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序贯处理抗HB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序贯治疗在HBV抗病毒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以HepG2.2.15细胞为实验细胞,细胞分为四组:对照组、拉米夫定组、细胞因子组和序贯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预处理阶段10天继而实验处理阶段6天。预处理阶段,拉米夫定组和序贯组细胞给予含拉米夫定(2μmol/L)的细胞培养液预处理,对照组和细胞因子组细胞仅给予常规细胞培养液处理。实验处理阶段,细胞因子组和序贯组细胞给予含IFN-γ(1000U/ml)和TNF-α(5ng/ml)的细胞培养液处理,拉米夫定组细胞继续给予含拉米夫定(2μmol/L)的细胞培养液处理,对照组细胞仍仅给予常规细胞培养液处理。隔天更新相应的细胞培养液并分别收集实验处理2、4、6天后的细胞培养液。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定量检测细胞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和HBV DN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 CCK-8检测成活细胞,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细胞处理的抗HBV效果和细胞毒性。结果实验处理6天后,细胞内HBV cccDNA抑制率由强至弱依次为:细胞因子组(55.22%)、序贯组(44.61%)和拉米夫定组(31.09%),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依次为:拉米夫定组(84.33%)、序贯组(67.84%)和细胞因子组(62.19%),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序贯组和细胞因子组细胞内HBV DNA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别,P>0.05,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实验处理6天后细胞培养液上清HBsAg抑制率由强至弱依次为:序贯组(33.73%)、细胞因子组(25.31%)和拉米夫定组(12.64%),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HBeAg抑制率由强至弱依次为:序贯组(31.94%)、细胞因子组(25.55%)和拉米夫定组(12.46%),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抑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成活力由高至低依次为:拉米夫定组(91.42%)、序贯组(85.62%)和细胞因子组(57.54%)。序贯组和拉米夫定组细胞成活力无统计学差别,P>0.05,均高于细胞因子组,P<0.05。细胞凋亡率由高至低依次为:细胞因子组(6.17%)、序贯组(2.80%)和拉米夫定组(1.49%),三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细胞因子组和序贯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和IFN-γ、TNF-α序贯处理对HepG2.2.15细胞具有抗HBV作用,对HBV cccDNA和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力强于单用拉米夫定处理;序贯处理中拉米夫定预处理降低IFN-γ和TNF-α对HepG2.2.15细胞的细胞毒性。所以拉米夫定和IFN-γ、TNF-α序贯治疗有望成为有效和安全的HBV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