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小麦地膜覆盖模式创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weih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是吕梁市的一大主要粮食作物,建国以来,全市小麦生产经历了徘徊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长足发展,单产由建国初期的每hm~2525kg增长到3600kg,为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稳定社会、繁荣市场、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缺水、干旱仍然是制约我市小麦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也是我市占三分之二面积的旱地小麦多年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窘境,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宏观资料统计方法、因素相关分析方法、定点定位观察方法以及田间技术措施对比方法与
其他文献
在以往对福建烟区土壤含氯量及烟叶含氯量进行收集、归纳的研究基础上,明确了福建烟区土壤含氯量的丰缺状况。本论文采用四种不同施氯处理,研究了施氯量对烟叶产量、质量以及贮藏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福建烟区土壤氯素含量平均为23.75mg.kg~(-1),属中等偏下,一些土壤类型属严重缺氯土壤;烟叶平均含氯量为0.35%,低于烟叶最佳含氯量0.6%。施氯在0~112.2kg/hm~2范围内,可明显
学位
自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水稻作为最重要的一种粮食作物之一,其转基因工作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但其商业化进程却相对迟缓,这主要缘于其潜在食用安全性问题未能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本文拟从转Bt基因水稻组织特异性表达技术和转基因水稻检测技术两方面入手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转基因水稻食用风险的降低和商业化进程的推进做些有益探索。论文工作取得的主要的研究结果如
学位
本课题以贵州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与贵州省种子站合作选育而成的筒优202为研究对象,为了充分发挥它的应用潜力和在我省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该品种在贵州中部地区种植的最佳密度及与此相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为大面积生产寻求新的增产措施。试验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为15万穴/hm~2时产量最高,达9889.4kg/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而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逐渐
学位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黄壤中加入浓度为0.5mg/kg、1.0mg/kg的镉,烟草最大叶面积降低、出叶速率变慢、根系伸长、不定根数量增加;镉对叶片与根系干物质积累产生抑制,低浓度镉对茎的干物质积累影响不大,高浓度镉则对其产生抑制。烤烟中镉含量为:叶>根>茎,下部叶>中部叶与上部叶;随着烤烟生长,镉在烤烟不同器官中的含量降低;在烤烟叶片、根与茎中,镉含量随镉污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镉在烤烟内具有很强的转移
学位
利用GenBank上已公布的玉米T、C、S群不育细胞质线粒体DNA(mtDNA)特异基因T-urf13、atp6-C、orf355的片段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对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M5P型和YⅡ-Ⅰ型进行归群研究。以便为新型雄性不育细胞质M5P型和YⅡ-Ⅰ型的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还以保持系B77、不育系CMS-YⅡ-ⅠB77、杂种F1代为材料,筛选了30个随机引物通过RAPD(Randoml
学位
在江西省赣州地区农科所,以双季早稻金优463、晚稻协优46为材料,总施氮量为13.38kg/亩,设计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 7:3,6:4, 5:5, 4:6,3:7和空白对照等处理试验,研究氮肥不同运筹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品质及吸氮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总施氮量相同下,早稻和晚稻均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产量最高,其次为处理6:4、8:2,产量达到或超过500kg/亩,均比当地习惯运筹
学位
本试验以不同类型的现代水稻高产品种为材料,研究高产水稻品种和组合茎鞘物质贮存和运转及其与物质生产和产量形成过程的关系,分析其高产水平下的物质生产特征,探讨水稻群体高产潜力形成和发挥的物质生产和利用的最佳表现,并注目于茎鞘贮存物质的积累和利用情况,分析茎鞘贮存物质对高产、超高产条件下产量形成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现代品种具有明显的大穗优势,但两年的结果均显示现代水稻品种的结实率处于较低水平,水稻
学位
本文以生产上主推的高品质棉杂交种科棉3号和常规种科棉4号为研究对象,于2004-2005年在扬州大学江苏省遗传生理实验室,探讨了钾营养对高品质棉不同部位棉铃及纤维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本试验范围内,增施钾肥并采用合理的钾肥运筹(科棉3号以基肥和花铃肥的比例为5:5,科棉4号为7:3。下同)有利于促进整株棉铃发育,铃体积增大,铃重提高,产量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
学位
分别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Bt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29个国家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区试品种(系、材料)以及Bt基因导入品系材料与其非抗虫受体品种(陕4080)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及纤维品质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初步取得以下结果:1. Bt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天,开花期推迟0.4天,生育期延长0.4天,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
学位
棉花是主要经济作物和大宗农产品,在我国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00年,我国共育成1376个陆地棉品种和47个基础种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近年来,我国棉花育种工作基本上处在徘徊状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陆地棉品种的亲缘关系过近,遗传基础贫乏,已难从中选出突破性品种,特别是很难选出生产上急需的多抗性品种。利用远缘杂交手段,从野生种或者其它栽培种中转入有用特性,创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