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以国立中山大学经济学系、商学系为个案,将其与同时期的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商科、政治经济学系,私立广州大学经济学系,私立岭南大学商科(商学院)、广东省立勃勤大学商学院比较,论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情况,深入探讨大学商科教育与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的兴起、发展与政治密不可分。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展开国共合作,筹划北伐,以对抗北京中央政府。在孙中山的指示下,国民党人以“国立”的名义整合广东教育资源,成立“国立广东大学”。考察国立广大法科经济学系、商学系的师资,发现师资中多为国民党人身份,籍贯多系广东,很难体现“国立”色彩,反倒有“党立”的嫌疑。法科经济学系、商学系的成立与发展极易受到广东地方政局变化的影响。尤其在孙中山1925年逝世后,法科经济学系、商学系师资严重流失。部分流失师资在广州另立私立广东国民大学商科、私立广州大学经济学系,与教会大学岭南大学经济学系一起初步形成了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资源的分布局面。1934年,陈济棠在广东施行三年建设计划后,以广东政府的力量,迅速开办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商学院。由此可见政治力量对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的影响不可谓不深。广东地区大学商科教育与地方经济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大学商科教育在追求本土化的过程中,渐次重视调查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国立中山大学经济调查处对广东典当业、银行业、会计、工人家庭生活状况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出版了大量调查资料,成绩尤为突出。此外,商科教师也渐次热心参与中国经济问题的讨论,并积极献策。大学商科教育在自身本土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