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干旱灾害是世界上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出现次数、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和造成的损失均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温、特大干旱、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破坏程度越来越强,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全球每年因旱灾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0~80亿美元,远高于其他气象灾害。随着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加剧以及各国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以及旱灾风险管理成为水资源管理和灾害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云南省地处低纬高原,地理环境复杂,局地气候多样,地貌植被类型独特,且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互影响,区域干旱灾害特征显著。近年来,干旱灾害日趋严重,尤其是2010年全省大旱对云南省社会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本文将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构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揭示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云南省122个气象站点1961-2012年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年度和季节干旱强度、干旱频率以及干旱站次比(干旱影响范围)的时空变化特征。再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结合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社会经济和地理信息数据,从干旱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影响因子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评估,最后综合自然灾害区划原则,对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进行区划。(1)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云南省1961-2012年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尺度上,云南省干旱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全省82%站点的干旱强度增强,其中以滇东地区的增强趋势最显著。干旱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滇西北、滇中、滇西南及滇东南的部分地区,滇东北和滇东地区易发生极旱。近30年来干旱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向区域性、全域性等大范围干旱扩展。(2)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结合云南省的干旱灾害特征、自然环境状况以及资料的可获取性,对致灾因子危险性、成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的指标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4个因子的15个指标。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标选用于旱频率和干旱强度;成灾环境敏感性指标选用地形、土地利用类型、河网密度和人均水资源量;承灾体易损性指标选用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农业产值密度、耕地率(耕地面积比重)和单位面积粮食产量;防灾减灾能力指标选用财政收入、水库库容量、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和有效灌溉率。(3)基于层次分析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干旱灾害风险四个影响因子进行评估。(a)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结果表明:高、次高危险区主要位于滇西北的丽江市、滇西的大理州、滇中的玉溪市和昆明市、滇西南的临沧市、滇东的曲靖市、滇东北的昭通市及滇东南的红河州。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滇西的德宏州以及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州。(b)成灾环境敏感性评估结果表明:高、次高成灾环境敏感区集中分布在滇东的曲靖市、滇东南的红河州和文山州,零星分布于滇东北的威信县、昭阳区以及滇西保山市等地;低成灾环境敏感区主要分布于滇西北和滇西南。(c)承灾体易损性评估结果表明:高、次高易损区主要分布于滇东的曲靖市、滇中的昆明市和玉溪市、滇东北的昭通市以及滇西的大理州。低易损区主要位于滇西北的怒江州、迪庆州和丽江市以及滇西南的宁洱县、江城县。(d)防灾减灾能力评估结果表明:高防灾减灾能力区零星分布在云南省各地,低防灾减灾能力区主要分布于滇西北的怒江州、迪庆州、滇东南文山州和滇西南的普洱市。(4)利用干旱灾害风险指数法对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云南省低、次低、中、次高、高等级干旱灾害风险的面积分别占全省总面积的13.4%、29.8%、28.2%、19.6%和9.1%。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比较复杂,大致沿哈巴雪山-点苍山-哀牢山一带,西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总体较低,东部地区干旱灾害风险相对较高。滇东的曲靖市、滇中的昆明市和玉溪市、滇东南的文山州和红河州、滇东北的昭通市为典型的高风险区;滇西北的迪庆州、怒江州为旱灾低风险区。利用近10年的平均旱灾受灾面积和总经济损失对评估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本文构建的评估模型总体能反映云南省干旱灾害风险水平。(5)结合自然灾害区划原则,基于干旱灾害风险综合评估结果,将云南省划分为五个区域:滇中、滇东、滇东南旱灾高风险区,滇东北旱灾中高风险区,滇西中等风险区,滇西南旱灾中低风险区和滇西北旱灾低风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