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恩施地区的土陶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物质文化,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基本厘清了该地土陶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工艺演变进程。同时作为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从土陶的制作材料、工艺技术、外部形态、纹样装饰等方面进行研究,可知这一时期土陶所展现的总体造型特征和审美趣味,并以此剖析它所蕴含的地域民俗文化和艺术创作者的造物思想。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恩施地区土陶的目的与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土陶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找出本文的创新点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为论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一章梳理了与恩施地区土陶生产相关的自然资源,并厘清了恩施地区土陶的历史发展脉络,然后对所获悉的资料进行分类。从而明晰了土陶的产生、发展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的关系。第二章从恩施地区土陶的制作材料、坯胎工艺、烧制工艺等方面总结出了该地区土陶造型的工艺特征。得知该地区土陶工艺的发展与同时期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依存。第三章从器物的外部形态、色彩表达、纹样装饰三个方面综合研究了恩施地区土陶造型形态的基本特征。得出该地区土陶造型形态具有朴素实用的特征。第四章从材料的属性、工艺的造化、地区的宗教信仰三个方面阐述了恩施地区土陶造型的审美特征,并结合器物的使用功能、地域自然环境、文化习俗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对恩施地区的土陶造型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