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含软弱夹层岩体是岩体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层状复合岩体,这种岩体是由硬岩-软岩-硬岩等不同岩性岩石互层堆积而成。在工程建设及运营周期内,含软弱夹层岩体在自重及外界环境的长期作用下易在软岩附近发生局部或整体蠕变失稳破坏,并最终影响整个岩体的性能。软弱夹层的构造也是影响含弱层岩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不同构造的含弱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工程实际意义。论文选取砂岩和泥岩作为原
【基金项目】
:
辽宁省重点科技创新基地联合开放基金项目“长期蠕变作用下多弱层软岩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2020-KF-13-0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软弱夹层岩体是岩体工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层状复合岩体,这种岩体是由硬岩-软岩-硬岩等不同岩性岩石互层堆积而成。在工程建设及运营周期内,含软弱夹层岩体在自重及外界环境的长期作用下易在软岩附近发生局部或整体蠕变失稳破坏,并最终影响整个岩体的性能。软弱夹层的构造也是影响含弱层岩体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对不同构造的含弱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裂纹扩展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工程实际意义。论文选取砂岩和泥岩作为原材料,分别设置了不同的软弱夹层倾角(θ=0°、15°、30°、45°)、软弱夹层厚度(h=10mm、20mm、30mm、40mm)和软弱夹层层数(c=1、2、3),制备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含弱层岩体试样,并进行单轴压缩和分级加载蠕变实验,同时采用声发射设备采集岩体在加载过程中释放的声发射信号,分析不同构造的含弱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最终破坏模式,基于不计体力的艾瑞应力函数对软弱夹层的应力分量解析式进行推导,并利用连续-非连续方法(CDEM)数值模拟了含弱层岩体的蠕变破坏过程,以探究不同弱层工况下含弱层岩体的力学特性及裂纹演化机理,论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推导了含单一倾斜弱层岩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应力分量解析解,给出了不同弱层倾角和厚度上交界面的应力分布,认为弱层上交界面顶部和下交界面底部较其他区域更容易发生破坏,且同一位置处的主应力随着夹层倾角和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即夹层倾角和厚度越大,岩体越容易发生破坏,并预测了单轴压缩时含弱层岩体四种潜在的破坏模式。(2)通过对含弱层岩体进行单轴压缩实验,并结合声发射设备实时采集声发射信号,得到软弱夹层特征对岩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规律。认为含弱层岩体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着弱层倾角、弱层厚度和弱层层数的增加而减小;岩体的破坏模式与加载过程中弱层内应力的分布有关,各组含弱层岩体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软弱夹层区域,而硬岩只发生局部破坏,并且声发射震源也主要集中在软弱夹层区域;含弱层岩体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振铃计数与能量计数可以分为三个典型阶段:上升期、平静期和稳定期。(3)通过对含弱层岩体进行分级加载蠕变实验,同样采用声发射设备采集岩体蠕变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发现含弱层岩体的蠕变总量随着弱层倾角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弱层厚度的增加呈“上升-稳定-激增”的变化趋势;随着层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大。弱层倾角为0°和15°的岩体破坏模式主要呈现拉伸劈裂破坏;弱层倾角为30°和45°岩体的破坏模式以剪切滑移破坏为主;含不同弱层厚度的岩体总是沿着弱层剪切破坏面发生滑动剪切破坏;弱层层数为1和2时,岩体的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当弱层层数为3层时,岩体的破坏模式为拉剪复合破坏。声发射空间定位结果可以发现岩体破裂过程的声发射震源主要集中在裂纹附近,其他区域出现的声发射事件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4)采用连续-非连续方法(CDEM)数值模拟了恒定荷载下含弱层岩体的蠕变破坏全过程,发现含弱层岩体蠕变破坏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分级加载蠕变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论文有图61幅,表18个,参考文献74篇。
其他文献
介绍了液压支架立柱活塞设计的技术方案,给出了直径360mm的齿轮支架液压腿的应力-应变状态的比较有限元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该活塞方案下,当活塞腔内工作流体的压力为62MPa时,径向密封间隙的变化比串联设计小20倍。
对液压支架在压架过程中立柱外缸出现裂纹的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进行检测并寻找裂纹源,对裂纹的宏观形态和断口的微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液压支架在压架过程中外缸产生的开裂属于完全断裂、脆性断裂和疲劳断裂,随着压架次数的升高,母材应力循环次数不断增加,在达到69 000次时产生低周大应力疲劳断裂。
以ZF20000/26/48放顶煤液压支架立柱控制回路为研究对象,通过AMESim软件搭建液压支架立柱控制回路仿真模型,研究了静载与动载2种工况下立柱的速度位移响应规律以及立柱底缸与中缸的压力响应规律,对比了静载与动载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载荷发生突变是立柱回路产生冲击的主要因素,立柱底缸与中缸压力值与载荷大小呈正相关,冲击载荷是造成中缸爆缸的主要原因。这对支架稳定控制和立柱结构强度设计提供
近年来,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致使网络上产生了大量的文本数据,而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数据中蕴含的知识成为了一个挑战。知识抽取可以将网络中来源不同的文本数据进行提取,形成结构化的数据存储在知识图谱中。知识图谱以图的形式,表现出客观世界中的实体以及其之间的关系,以便人们可以高效地利用。关系抽取作为知识抽取的子任务,可以抽取实体和实体的关系,提炼出文本中的三元组信息。远监督关系抽取的提出实现了关系抽取数据集的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能源消耗使得煤炭开采转向深部开采常态化。为保证深部煤炭资源开采安全高效需要有效控制巷道围岩的长期稳定性,其关键是明确围岩巷道岩体的蠕变破裂特性。开采煤炭产生的工程扰动是诱发岩体蠕变损伤破裂导致大规模岩体工程失稳和工程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深部开采产生的强扰动进一步提高了工程灾害频度和量级,究其原因是岩体在扰动状态下发生蠕变,岩体内部在扰动作用下迅速产生细微裂隙,裂隙快速
抚顺西露天矿区边坡构造复杂,南帮顺倾边坡受弱层影响,在地震作用下易诱发滑坡灾害。为了研究南帮顺倾含弱层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易损性变化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边坡动力响应和易损性进行研究,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边坡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获得边坡不同位置和不同岩层的动力响应变化规律,改变动载幅值研究地震动强度对边坡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Newmark滑块法计算顺倾层状边坡
心外膜脂肪组织(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 EAT)位于心肌和脏层心包之间,具有代谢、产热、独特的转录、分泌谱和可测量性等特点,与多种心血管相关疾病存在密切的关系,其可能是潜在的心血管疾病治疗靶点,近年来得到大量的研究。影像学是检测和评估EAT最主要的手段,其中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成像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无辐射、良好组
在大数据时代,想要从庞杂的数据集中获取到可用信息是极具挑战的一项任务,这导致数据挖掘领域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对于数据发掘算法来说,获得可用数据集往往是算法的第一步,当数据集维度变高且存在大量冗余无用特征时,就会使得数据分析变得极其困难,后续的算法性能也会受到极大影响,所以进行数据预处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征选择是数据预处理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该方法在大量特征中选取相关和非冗余特征,且使处理后
立柱千斤顶为液压支架的主要动力结构,起到升降和支撑液压支架的作用,由于液压支架检修维护不到位以及腐蚀介质的影响,其经常会出现设备失效故障。针对矿井液压支架立柱及千斤顶的故障原因进行详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方法及故障解决措施,为提高液压支架整体工作性能提供参考。
我国煤矿随开采深度增加,深部煤岩界面更趋于破碎,形成软弱夹层,在高地应力和人工作业扰动下,极易发生超低摩擦效应,进而诱发冲击地压灾害。针对此类工程问题,探究超低摩擦效应孕育、触发、致灾全过程中煤岩界面软弱夹层从无到有,厚度从薄到厚,软弱夹层介质由以煤粒为主到煤砂粒共存等的演变过程,以煤岩界面上述性质变化为研究对象,考虑载荷时变下深部煤岩界面含和不含软弱夹层的实际工况,采用理论建模和试验研究相结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