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背景、原因及视域——兼对“李约瑟难题”的思考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t7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从16世纪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以至于在先进的基础上并未产生世界意义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中国未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已成为科技史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长期讨论。这一问题也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学术界关于此问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给出了不同的观点。   本文从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出发,通过中西方近代科技发展与成就的对比,以及中西科学传统的比较,对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分别从哲学、思维与文化、制定等社会文化视角进行剖析,从中我们找出此问题的一些关键因素。而后,对这一问题进行理性和深入的反思探索,从得到的启示中,更加透彻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科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由此能够加快推动中国科技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科技有朝一日重新回到世界的前列。   本文研究主要运用了历史比较法和文献分析法。文中通过西方近代科技革命和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横向比较,以及中国古代科学的兴盛和中国近代科学的衰落的纵向对比,反映了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文献的思考分析,对近代科学未在中国产生的原因的进行了多视角剖析。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沫若主要是以诗歌和戏剧占据了文坛的一席之地。然而,作为一个球形般的“天才人物”,郭沫若的自传文学也具有较高的价值。郭沫若是较早具有自传写作意识的
采用机械合金化(MA)球磨和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Al/Al4C3/Al2O3,对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良好的Al4C3棒状单晶体和等轴状γAl2O3均匀分布在铝晶界或晶粒内部,二者体积含量约
人性问题是儒家哲学特别是先秦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之一。孟子、荀子是孔子之后两位最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荀子的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虽不是面对面的,但的确是一场思想的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