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有一个社会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转换过程。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个这样的社会结构变迁过程,而这个社会结构变迁是同社会流动密切相联系的。 农村流动人口既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主体。农村流动人口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制度安排因素互动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因此,农村流动人口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群体。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选择文化社会学视角,通过个案实地研究,从文化变迁的过程中,探讨了一个社会中文化与结构、制度、行动者及其活动之间相互建构、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文的主体第一部分,探讨了农村流动人口产生的源头——凝固的乡土社会,即变迁前的文化样式。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社会文化是如何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发展相适应,将农民牢固的固化在土地上,并通过文化观念的内化塑造中国农民安土重迁的文化心理,从而进一步固化中国社会结构。第二部分,分析了农村流动人口产生的社会大背景——现代化和社会转型,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探索了文化变迁发生的社会条件机制。第三部分,从文化变迁的内容——现代性体验,研究了流动人口文化变迁在个体、社区和社会层次上的功能和意义,以及文化变迁在社会现代化中的地位。第四部分,研究了文化变迁过程中的文化冲突,分析了文化冲突产生的深层根源,文化冲突对于社会发展影响。第五部分得出结论并进行讨论:农村流动人口的流动是具有社会文化价值的现象。从不流动到流动,是社会结构的变迁,也是社会结构作用于文化观念引起的文化变迁。在流动中乡村流动人口既通过现代性体验,改变和更新着已有的文化观念,同时也在流动的冲突中体验着文化变迁所引发的文化冲突与文化失调。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作为一种力量,它建立在经济和社会结构基础之上并反映其特性,但文化自身的独立性又反作用于社会结构。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为农民提供了流动的可能与机会,文化观念的变迁又作为动力推动了这一行为的现实性转变,并形成一种惯性,从思维深处和精神世界底层改变着人们的行为。社会结构的转型必须配合文化的变迁才可能深刻改变社会的面貌、改变置身其间的每一个个体。所以大规模的农村人口流动既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结果,也是一次观念转型和文化变迁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