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被称为全球的“政治之癌”。中国的腐败问题也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政治污染,是中国的政治建设中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我国腐败现象所呈现出的“前腐后继”怪象,使我们无奈的认识到反腐败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便成为理论界和学术界思考的反腐败的新思路和讨论的热议话题。生活中的防腐常识告诉我们“防胜于反”,一个国家政治肌体的健康需要各方面具体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从而来保证政治肌体的健康。第一,从权力视角和历史视角出发,对腐败产生的原因进行阐述。通过分析公共权力具有潜在的扩张性,从而使权力被滥用成为可能,进一步分析权力滥用和失去制约是腐败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回顾封建主义的影响及其与腐败现象的关系,指出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为腐败打下了制度基础。第二,分析了制止腐败的关键在于预防。从反腐败和预防腐败的关系对比出发,通过计算腐败成本探析“前腐后继”的成因。通过例举郭嵩涛和海瑞的反腐“悲剧”,说明由于制度存在巨大缺漏,反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对高薪养廉,道德自律等具体的反腐败措施加以思考,结合我国现行监督制约机制存在一定缺憾的现状,论证了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最终依赖于完善有效的制度保证。第三,以权力分割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邓小平分权理论思想的学习分析,同时借鉴发达国家预防腐败的有效经验,提出权力分割是预防腐败的元制度。同时探索个别有代表性的防腐具体制度改革的深化。诸如:进一步深化党政分开,建立规范透明的职务消费制度,深化财产申报制度改革以及政务公开,提出上述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将缩小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体现制度防腐的根本性和源头作用。结论是预防腐败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其体系的构建需要各方面预防腐败具体制度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从源头上制止腐败最终将依赖于有效的制度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