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当前县及县以上医院收治的急性农药中毒病例数和特点以及农村生产性农药中毒现况;探讨接触有机磷(OP)农药工人新的监测指标。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对11家县及县以上医院(2003年4月1日至2004年3月31日)一年中收治的急性农药中毒病例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山东省两个乡村农民(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一年中发生的生产性农药中毒情况进行调查。在建立血清对氧磷酶(PON)、β-葡萄糖苷酸酶(β-GD)、羧酸酯酶(CaE)活力检测方法基础上,对湖北省荆州市某农药厂75名长期接触OP工人和120名无OP接触工人进行现场调查和体格检查,并测定血胆碱酯酶(ChE)、血清PON、β-GD和CaE活力。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1.急性农药中毒调查11家县及县以上医院一年共收治急性农药中毒1551例和接触农药但无症状22例,其中有意接触农药中毒1290例(占83.2%),意外接触中毒193例(占12.4%),生产性中毒62例(占4.0%),原因不清6例。农药中毒男女比例为1:1.7,女性有意接触尤为突出,占87.6%。15~44岁是急性农药中毒发生的高峰年龄段,14岁以下是意外事故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引起中毒和死亡的农药种类以OP杀虫剂占首位,其次是杀鼠剂和除草剂。生产性中毒以甲胺磷引起的居多(33.3%),非生产性中毒则以敌敌畏引起的居多(40.0%)。急性农药中毒病死率7.0%(包括急诊科转住院、ICU病房继续治疗患者的结局)。
共调查两个乡村254户1000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84人,接触农药353人。济宁市任城区某村以种植水稻、玉米和小麦为主,农民主要使用OP和杀虫双等杀虫剂;郓城县某村以种植棉花、玉米和小麦为主,农民主要接触OP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两村农民喷洒农药后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损害及一般症状的共83人。根据WHO农药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病例定义,符合急性生产性OP中毒34例,急性生产性拟除虫菊酯中毒1例,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生率为9.9%(35/353),可疑农药中毒35例;另有意外事故和自杀接触OP中毒各1例;农药引起的接触性皮炎13例。引起中毒的农药品种以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等OP为主。
2.接触OP工人监测指标的研究2.1正常成人红细胞AChE、血清PON、CaE和BChE活力呈正态分布,不同年龄、性别4种酶活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职业接触OP工人红细胞AChE、血清PON、CaE和BChE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β-GD活力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职业接触OP工人红细胞AChE活力异常率(低于参考值下限)为5.4%,而血清CaE、BChE活力异常率分别为37.5%和48.2%,明显高于红细胞AChE活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PON活力异常率为5.4%,与红细胞AChE活力异常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红细胞AChE、血清PON、CaE、BChE活力之间互为正相关(p<0.001)。
结论:1.急性农药中毒调查1.111家县及县以上医院一年收治急性农药中毒1551例,以非生产性农药中毒为主,占农药中毒总数的95.6%,尤其以有意接触中毒人数最多,占83.2%。调查表明,县及县以上医院收治的农药中毒病例大多数系有意接触农药所致。
1.2两乡村353例接触农药者中,急性生产性农药中毒发生率9.9%,可疑农药中毒35例,农药引起的接触性皮炎13例。农村生产性农药中毒和农药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发生人数仍居高不下,但程度相对较轻。两村所在地生产性农药中毒近年均未上报,漏报率达100%。
1.3无论是医院收治的有意接触农药中毒患者还是农村发生的生产性农药中毒,均以OP中毒为主;而儿童农药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系误服鼠药所致。
1.4应加强农药管理和农民安全使用农药的指导,加强农药中毒的监测和报告,减少农药中毒的发生。防治OP中毒是预防和控制农药危害的重点。
2.接触OP工人监测指标的研究2.1长期职业接触OP工人红细胞AChE、血清BChE、CaE、PON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这4种酶活力均能被OP抑制。
2.2接触OP工人酶活力异常率的比较显示,血清BChE、CaE活力抑制要比红细胞AChE和血清PON敏感,再次证明血清BChE可用作OP接触的早期生物指标,而血清CaE可作为反映OP接触的一个新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