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气候生态视角的城市特色研究——以武汉新区(四新地区)城市特色研究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YL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是一个城市的世纪,城市特色是城市的个性表征和卓越追求。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城市化、市场化”的浪潮中,我国城市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特色流逝与特色趋同。而一定地域的气候生态特征是持久的、无法“克隆”的,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无法更改的“背景底色”。遂本研究从气候生态视角出发,抓住城市特色营造的契机与禀赋,提倡“特色结合气候生态”的思路,以期将城市特色建立在宜居性和地域性的基础之上。   基于气候生态视角的城市特色研究阐明了城市特色与气候生态之间的关系,引入了气候生态的新理念、新技术,建立了可操作性的城市特色实施机制。全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总结了国内外城市特色既往研究,归纳出城市特色的构成体系和实现途径。主要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研究主体:在分析了气候生态视角研究的科学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论证了气候生态视角的城市特色营造策略,并指出以城市设计导则为平台将其纳入规划体系。第四章则以武汉四新地区为空间对象进行实例论证。主要回答“为什么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的问题。   研究结论:气候生态条件应当成为城市特色营造的“隐形纲领”和“隐性资本”,应以城市设计导则为平台将其纳入规划体系。此部分主要总结“做了些什么”,并进行反思和展望。
其他文献
本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基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归纳的过程中,总结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素,并针对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系统的特点,明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地域文化的表现逐渐式微,作为地域文化重要载体的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众多的建筑类型中,居住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其地域性的缺失是
城市滨河堤岸界面是滨河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与河流之间的过渡区域,它构成了重要的公共开放空间,为拥挤的城市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游憩空间、亲水空间和公共绿地,同时也
砌体是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整体材料。论文选择阐述从砖砌体自然物质属性(建筑的砖砌体)的研究到砖砌体形式建构(砖砌体的建筑)的研究。建筑形式的产生离不开材料的自然属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特殊国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引发的与城市用地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以城市用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济南一些旧住区已出现不适应现代生活需求的趋势。此类住区较为密集的分布于中心城区内,区位相对优越,建筑并非以危房形式存在而急于推倒重建,但因其功能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布局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发生了结构性的调整。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旧城商业街在现代生活中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其在新的时代浪潮中逐渐走向秩序紊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地的文化有着趋同的现象。在建筑领域也是如此,全球化下的城市发展以现代化与国际化为主,渐渐失去了原本的地域色彩。缺乏城市归属感与对国际化风格
本文试图通过对“功能混合”理论的探讨,将身边的以办公、住宅、商业为基本功能组成的混合社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设计要素的解析及对比,展开对功能混合设计方法的研究。全文共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