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抗丛根病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着重于SA、Ca信号分子的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ube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甜菜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在生产中甜菜病害较多,其中甜菜丛根病是甜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在世界广泛而迅速地蔓延。该病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necroticyellowveinvirus,BNYVV)引起的,以多粘菌(Polymyxabetae)为传播媒介的一种土壤传播病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甜菜坏死黄脉病毒基因组、多粘菌及其作用模式上,而关于甜菜抗丛根病的作用机制及其抗病信号转导途径目前尚未见报道,为解决和防治甜菜丛根病,本文分别以甜菜抗病、感病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甜菜抗丛根病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信号转导途径,重点分析了SA、H2O2、Ca2+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过程,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研究了细胞壁中H2O2与甜菜抗丛根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BNYVV作用下,甜菜抗病品种细胞壁H2O2含量较大幅度升高,大量的H2O2激活了甜菜细胞抗氧化系统,提高甜菜抗丛根病的能力;H2O2诱导了HRGP基因的表达,甜菜细胞壁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升高,提高了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细胞壁中木质素大量积累,提高了甜菜自身的抗病性。综合分析可见,细胞壁中H2O2作为抗病信号物质在甜菜抗丛根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甜菜抗丛根病的一个信号分子。 2、通过研究BNYVV对甜菜内源SA含量及其它相关指标的影响,明确了信号分子SA在甜菜抗丛根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结果显示,BNYVV侵染后甜菜抗病品种块根SA含量明显升高,显著高于感病品种;叶片SA含量升高幅度也较明显,但其峰值明显低于块根中SA的含量,推断甜菜块根可能是产生SA的初始部位,通过长距离运输到达叶片。大量积累的内源SA,使甜菜块根中H2O2含量明显升高,高浓度的SA与H2O2,激活病程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生大量的病程相关蛋白(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甜菜块根中PAL活性升高,使木质素大量合成,提高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综合分析可见,在BNYVV作用下,甜菜内源信号分子SA含量升高,SA促进H2O2在植物中大量积累,H2O2可作为另一个信号分子,激活甜菜的抗病防御系统,激活与抗病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提高甜菜抗丛根病性。说明,SA是甜菜抗丛根病重要信号分子之一。 3、通过用Ca2+、CaM抑制剂分别处理田间及实验室种植的甜菜抗病、感病材料,进行CaM含量及其它相关抗病指标的测定,研究信号分子Ca2+在甜菜抗丛根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在BNYVV作用下,甜菜细胞中CaM含量与Ca2+浓度变化相趋势一致,甜菜细胞中的Ca2+浓度升高,激活CaM活性,Ca2+与其受体CaM结合,形成Ca2+—CaM系统。Ca2+—CaM系统可通过调控甜菜下游防御系统,提高甜菜抗丛根病性;通过对抗氧化酶系统的调控,清除活性氧,从而减轻了BNYVV对甜菜的伤害,提高了甜菜抗丛根病的能力;Ca2+—CaM系统可通过调控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强代谢,提高甜菜对丛根病的抗性,Ca2+—CaM系统在甜菜抗丛根病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本课题其它信号分子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
会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束筛分子(sieve element,SE)是光合同化物向颖果转运的主要通道。运输通道的建成和光合同化物运输效率直接影响小麦籽粒同化物的积累,进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前期研究证明,小麦颖果SE的分化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过程。本研究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华麦8号为供试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