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 : 37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利用结构/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如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等物质的循环发生变化。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的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区开展了大量的水土流失治理和植被建设工作,特别是1999年国家在西部10省363县开展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及生态环境产生了强烈影响。本文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问题,以水蚀风蚀交错带为主要研究区域,选择神木六道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小区—坡面—流域尺度研究了土地利用及其格局与土壤水分、土壤理化特性、植被群落演替特征、生态水文循环特征和径流侵蚀的相互关系,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混合的土地利用结构形成了土壤含水量高低不同的斑块镶嵌坡面格局,有助于坡面径流侵蚀的控制。小流域内土壤水分呈中等变异,且具有明显的空间结构,高斯模型可以较好的反映这种结构特征。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保持较高的基台值和变程,而异质比相对较低,且它们随土壤剖面分布差异明显,表明土壤含水量的不同能改变土壤水分的变异程度及分布格局。建立了土壤水分空间回归预测模型,干旱条件下土地利用和土壤属性变量综合解释了78.7%-86.5%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而较湿润条件下增加了地形属性变量,三者综合仅能解释58.2%-77.7%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和均方根预测误差都较小,模型可用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预测。2、通过不同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成混合利用结构拦截和减少径流侵蚀,形成了土壤属性坡面斑块镶嵌格局。小流域内除土壤容重外,土壤理化性状呈中等的空间变异,且均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其变异性由土壤系统内部因素包括土壤质地、矿物、成土过程、地形特征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施肥和耕作等共同控制。建立了土壤理化属性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不同土壤属性模型的自变量不同,表明不同的土壤理化性状变异受不同的环境因子控制。分析认为合理配置土地利用形成斑块状结构和增加养分的投入可以有效地改善该地区的土壤质量。3、Kriging插值显示混合土地利用结构小区土壤表层水分和容重呈明显的斑块镶嵌格局,与土地利用结构一致,易于形成径流侵蚀的自我调控系统,其中M1小区(柠条-豆地-苜蓿)的年侵蚀模数最低,两年的减蚀率分别达到98%和94%。从侵蚀控制角度出发提出了土地管理策略:通过土地利用配置,提高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形成水文单元镶嵌分布的径流侵蚀自我调控系统;通过农业措施可提高镶嵌结构下各斑块的土壤水分入渗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流域产流的土壤入渗能力阈值。4、种植的苜蓿7年内产量持续增加,而后逐渐降低,大约在种植10年左右后演替发育成顶级草地群落—长芒草群落。随着苜蓿生长年限的延长,土壤容重增加,苜蓿人工草地群落阶段对土壤水分消耗严重。但在演替后期,土壤水分是一个补给恢复过程。苜蓿人工草地退化一方面是由于与乡土物种之间的竞争引起,但更重要的因素是苜蓿生长对土壤水分的过渡消耗而形成的土壤水分胁迫。有效控制植物种群密度可以减少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消耗;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苜蓿草地与农作物、翻耕裸露进行轮作可以有效地恢复因苜蓿生长消耗的土壤水分。5、研究区柠条林冠层平均截留率为24.2%,稳定截留率约为12%。“漏斗”状结构的杏树林冠平均截留率为15.1%,稳定截留率约为10%。相对于农地小区,2007年长芒草、柠条、杏树和撂荒地的减蚀率基本都达到了80%。植被盖度和高度因子对坡面产流产沙的灰色关联度都大于0.5。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性质对土壤水分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各小区浅层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剧烈,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变化减小。柠条和杏树林地剖面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消耗-补偿”的过程,0-120cm土层储水量表现为:杏树林>沙黄土柠条>黄绵土柠条>硬黄土柠条>风沙土柠条,120-400cm土层由于受降雨的影响较小,土壤储水量未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储水量表现为杏树>沙黄土柠条>硬黄土柠条>黄绵土柠条>风沙土柠条。黄绵土种植的4-6年生苜蓿土壤水分消耗大,而农地撂荒后演替发育的浅根系草本对浅层土壤水分的消耗比农作物对水分的消耗要多。6、水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生长季度平均下来,各小区土壤水分基本保持平衡,观测期末土壤储水均略有盈余,其中农地的盈余最高,为106.9mm,ET/P为71.0%。单个生长季各小区水量平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2008年黄绵土、风沙土柠条地和黄绵土生长的苜蓿(I)地蒸散量超过了同期降水量,ET/P分别为103.2%、102.5%和104.6%,观测期末土壤储水呈负平衡。用SWAP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和储水量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长芒草地水分收支基本平衡,苜蓿草地的水分支出是农地的1.38倍,其中苜蓿的蒸腾耗水量是农地绿豆的3.88倍,这是引起苜蓿草地群落过度消耗土壤储水而呈现负补偿的主要原因。可见,农地退耕还林还草后会增加SVAT系统水分支出,如果植被群落耗水过大很可能使土壤干化。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研究从一定角度评价了水蚀风蚀交错带退耕还林(草)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展科学合理的植被恢复提供指导。本文在野外测定的基础上,对水蚀风蚀带小流域植被恢复的水土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并主要就土地利用及格局改变下土壤水分、土壤水分物理-养分属性空间分异特性及其水土保持效应、人工建设植被的群落演替特征与土壤水分物理属性的耦合关系及不同生态系统水分循环过程和植被耗水规律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希望本文对于不同景观尺度下土壤属性时空变异及SVAT系统水分循环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对黄土高原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基于土地利用格局下土壤属性时空变异规律的生态过程模拟似应是这一领域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简述了构件自重统计值的确定及构件自重的实测方法,并对取得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和概率统计分析,从而确定出了构件自重的标准值,为学习基于可靠性理论的新规范提供了一
为了解决企业内外网应用场景下企业应用登录认证带来的安全性低、流程繁琐、弱口令频繁、运维成本高等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企业级内外网应用的非涉密安全登录关键
介绍了超大跨径缆索承重桥梁极限承载力分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先进的信息传输方式,它通过人的各种感觉器官,来接收以多种模式呈现出来的信息,它代表着未来信息传播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实验对比了多媒体信息呈现方
<正>"电视版式"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英国枢密院在Green案中将其界定为:在电视节目的每场表演中重复再见的区别性的特征。电视版式是系列电视节目的框架,规定了该系列节目中所包
本文简要阐述了模具及预成型工装在拉挤成型工艺中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二者在设计加工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
有的人睡到半夜,每当脚的姿式改变或肌肉轻微收缩时,就会突发小腿肌肉抽筋,并伴随着剧痛,疼痛可持续几十秒或几分钟。这种现象叫做“夜间肌肉痉挛”或“抽筋”。夜间抽筋虽
温州唐末五代出现人口大量内迁的100年(878—978),其原因是:黄巢义军在南方的活动导致周边被扰掠地区(特别是闽东)向温州移民;朱褒割据的温州与周边州县相比维持了20多年的相对稳定;
藏药炮制要与时俱进,在不断坚持传统炮制精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技术,通过化学、生物学、药理学及临床药物学等多学科的结合,研究炮制前后的理化性质和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