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bertran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短切碳纤维骨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耐高温、抗热冲击、低密度以及防/隔热一体化特点,在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碳纤维增强体的本身抗氧化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高温长时间有氧环境下的应用。因此,优化设计和制备低密度碳纤维增强骨架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高效的高辐射和抗氧化涂层,将大大拓展新型热防护材料的应用范围并大幅度提升材料的高温热-力学和抗烧蚀性能。本文根据基体Cf/Zr-B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设计并成功制备了单层SiC涂层和ZrB2基复合涂层两种涂层体系,并对其微观组织、高温热物理和力学性能及高温氧化和烧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包埋法和料浆法成功制备了SiC涂层,结果表明包埋法难以在高孔隙率的Cf/Zr-B复合材料上制备出均匀完整的SiC涂层;以B2O3·SiO2玻璃为粘结剂的料浆法可以制备出均匀、致密的SiC涂层,并且在1300℃温度下空气环境中氧化60min后,涂层规整无裂纹,内部基体材料保持完整,无被氧化迹象。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层的耐温性,采用料浆法制备ZrB2基复合涂层,组分包括ZrB2、MoSi2和B2O3·SiO2玻璃。系统研究了各制备工艺参数对复合涂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烧结制备工艺可以避免多步烧结制备工艺引起的涂层分层现象;1400℃保温20min制备的涂层致密度高、与基体材料连接性好,1400℃氧化9h后增重5.00%,具有最优异的抗氧化性能;微氧气氛烧结的涂层可以缓和涂层与基体热失配引起的热应力,抗氧化性能优于有氧气氛烧结的涂层。ZrB2基复合涂层处理后试样的压缩强度从1.25MPa提高到1.87MPa,经过1400℃氧化试验5h后,试样的压缩强度下降为1.17MPa,仍保持原试样93.6%的压缩强度;热冲击测试显示涂层在室温至1400℃热震测试9次后表现出良好的抗热震性能,涂层保持完整,内部基体材料未发现被氧化迹象;该涂层体系在在较大波段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射率,其中在2.5μm~4.2μm、16.1μm~25.0μm波段涂层具有大于0.8的高发射率;高频等离子电弧风洞试验表明:ZrB2基复合涂层可以在焓值19.8MJ/Kg,热流1.5MW/m2,时间为600s的极端环境中有效地保护基体材料,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烧蚀后ZrB2基复合涂层外形保持完整,无裂纹和分层现象出现。
其他文献
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建筑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国家通过《建筑法》、《安全生产法》以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为建筑工程安全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种基础工程项目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上涨,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其中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推动我国农业、畜牧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
对化学品进行危险性分类鉴定是化工品在生产、运输、储存及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虽然目前联合国危险品运输专家委员会及各国在分类方法上都有着较具体的规定,但我们在具体
本毕业论文为本人参与的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自然保护区特长公路隧道环保型建造与运营节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1-005分类号:U45)中子课题——短距离连
本研究用桐油和亚麻油改性酚醛树脂(以下都用PF表示酚醛树脂),苯酚与桐油或亚麻油先在酸性条件反应,然后在碱性条件与甲醛反应制得热固性改性PF。探索了催化剂种类、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脱水温度和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得到桐油和亚麻油改性PF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 桐油改性PF的最佳改性工艺:苯酚:桐油:盐酸=1:0.5:0.0015(质量比);桐油与苯酚反应的催化剂为盐酸,反应温度为100
学位
蔡凤玲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现为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民间陶瓷工艺美术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民间文
本文主要研究聚乳酸/淀粉可生物降解复合塑料的制备,包括聚乳酸的接枝改性和淀粉塑料的制备。 聚乳酸的接枝改性:以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溶液聚合法进行了聚乳酸(PLA)接枝丙烯
氧化锌(ZnO)是Ⅱ-Ⅵ族宽禁带直接带系半导体材料,在光电、压电、热电和铁电等诸多领域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室温下ZnO禁带宽度为3.37eV,激子束缚能为60meV,远高于GaN的25meV,也高
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电池体系之一,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Wh/kg。单质硫是目前已知比容量最高的正极材料(理论比容量为1675mAh/g),而且硫在自然界中储量丰富,成本低廉,同时具有低毒性,环境友好。但是硫正极在应用中存在着致命的缺点:单质硫不导电以及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电产物溶于电解液,导致活性物质利用率低、电极循环稳定性差,严重制约了锂硫电池的发展。本论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