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文献研究结合Delphi法对儿童多动症的中医儿科临床指南进行修订,以期对中医药治疗儿童多动症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Delphi法专家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方法质量学评价及临床一致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修订儿童多动症的中医诊疗指南。文献研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NGC等,检索年限从2000年1月到 2016年3月,选择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预防类文献,严格按照文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价,对随机临床试验评价采用改良Jadad量表大于等于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的证据,对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采用MINORS条目评分总分大于等于13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对Meta分析的文献,采用AMSTAR量表评分大于等于5分文献为证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寻找规律,建立Excel数据库,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频数频率的统计学分析,完成文献研究总结,编写专家调查问卷。Delphi法专家调查问卷: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专家调查问卷,基于Delphi法的原则,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全国36位专家发放两轮专家问卷调查表,主要从均数(x)、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变异系数(CV)等指标进行评价,对两轮专家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分析,汇总专家意见并结合文献研究,确定指南初稿。专家论证会:邀请相关专业的24位专家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工作组按专家论证会意见结合两轮专家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及文献研究结果,修改指南初稿,形成了指南征求意见稿。同行征求意见、方法质量学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项目工作组于2015年10月13~31日向36家单位的50位同行业专家发送征求意见稿,根据其提出的意见修改指南征求意见稿形成评价稿。儿科专家指导组于2015年12月13~30日组织中医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温病学的4位专家进行指南方法学的质量评价(AGREEⅡ工具)。并于2015年12月10日-2016年3月30日邀请12个三级甲等医院开展了 201例临床一致性评价,并根据专家质量方法学评价和临床一致性评价反馈的意见,对评价稿又作了全面的整理、修改,2016年4月形成了指南审核稿。结果:结合两轮专家调查问卷、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方法质量学评价及临床一致性评价,汇总专家意见对本次指南进行修订,最终完成了科学规范的儿童多动症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对2012版的指南进行了完善与更新。结论: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采用改良Jadad量表、MINORS条目、AMSTAR量表对临床治疗性文献进行分析筛选评价,对儿童多动症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循证实践意义深远。与2012年的指南相比较,在病名、适用范围、诊断标准及辨证分型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与更新,并且新增了预防和调护的内容。在儿童多动症的中药复方用药规律方面,发现中医治疗儿童多动症以补虚、安神、清热、平肝为主,兼以健脾为主要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