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三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可见服务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产业升级、土地利用的空间转换,城市中心区原有工业用地转为服务业发展用地,中心城区逐渐成为服务业聚集的核心区,服务业逐渐在中心城区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产值在我国中心城市或区域性中心城市GDP中比重均在40%以上,就业比重经均在30%以上。这表明我国中心城市的服务业在产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服务业己经成为城市经济的主导产业。特别是作为全国中心城市的北京、上海与广州服务业产值占城市GDP比重都超过50%,北京高达75.8%。以重工业闻名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服务业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服务业发展始终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的战略抉择。因此,如何发挥基层政府部门的职能优势,找到适合辽宁服务业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又好又快地促进服务业发展,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7年,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提出“中街东延两公里”的战略构想,“东中街”因此而得名。东中街商业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西南部,方城的东部,西起东顺城街、东至滂江街、北起草仓路、南至万泉公园,占地面积4.9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东中街步行街规划总长2公里,贯穿东中街核心区内。2011年9月,东中街被评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成为全国25条著名商业街之一。同年,东中街商业区被评为首批“辽宁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大东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东中街商业区突破传统商业街发展模式,以“调结构、稳增长,强功能、拓内涵,打造大东区乃至沈阳市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战略目标,以“创新”为发展主题,以“一轴,三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融商务、休闲、体验于一身的东中街创新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成为沈阳智慧城区建设的引领区、东北创新的产业示范区、辽宁综合商贸的旗舰、沈阳新锐文化的标杆、大东区现代服务业的引擎。东中街商业区作为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的现代服务业航母,承接百年中街商气和历史文脉,吸纳了中粮·沈阳大悦城、龙之梦亚太城、新玛特商业广场、丰瑞·威士顿广场、天润广场、沈阳中环广场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被评为中国著名商业街、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虽然东中街商业区在前期的建设和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但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和现代服务业竞争不断增强的局面,东中街商业区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瓶颈,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商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2014年底,东中街商业区管委会投入资金200万元,委托香港戴德梁行咨询公司,开始着手重新编制《东中街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底正式实施。
《东中街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经过一年的实施,2016年,东中街商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实现税收9.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6万人,累计完成投资339亿元,建成商业面积240万平方米。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项落到实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大东区政府促进东中街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导向不明确、缺乏宏观调控、规划统筹不到位等政策问题,亟待解决。东中街将通过整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提升规划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大东区产业转型。换言之,大东区政府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提高效率、精准发力,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东中街经济发展稳增长、提质量、优结构、转方式,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分析大东区东中街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来提高东中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
2007年,时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提出“中街东延两公里”的战略构想,“东中街”因此而得名。东中街商业区位于沈阳市大东区西南部,方城的东部,西起东顺城街、东至滂江街、北起草仓路、南至万泉公园,占地面积4.9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东中街步行街规划总长2公里,贯穿东中街核心区内。2011年9月,东中街被评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成为全国25条著名商业街之一。同年,东中街商业区被评为首批“辽宁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作为大东区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和龙头,东中街商业区突破传统商业街发展模式,以“调结构、稳增长,强功能、拓内涵,打造大东区乃至沈阳市发展重要增长极”为战略目标,以“创新”为发展主题,以“一轴,三带,多片区”的空间发展结构,打造融商务、休闲、体验于一身的东中街创新商贸服务业集聚区,成为沈阳智慧城区建设的引领区、东北创新的产业示范区、辽宁综合商贸的旗舰、沈阳新锐文化的标杆、大东区现代服务业的引擎。东中街商业区作为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东北的现代服务业航母,承接百年中街商气和历史文脉,吸纳了中粮·沈阳大悦城、龙之梦亚太城、新玛特商业广场、丰瑞·威士顿广场、天润广场、沈阳中环广场等一批重点商业项目,被评为中国著名商业街、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虽然东中街商业区在前期的建设和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取得了阶段性的发展成果,但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和现代服务业竞争不断增强的局面,东中街商业区在发展中也出现了瓶颈,发展思路不清晰、定位不准确、商家同质化竞争严重、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逐渐显现。为了进一步巩固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2014年底,东中街商业区管委会投入资金200万元,委托香港戴德梁行咨询公司,开始着手重新编制《东中街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并于2015年底正式实施。
《东中街商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经过一年的实施,2016年,东中街商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166亿元,实现税收9.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6万人,累计完成投资339亿元,建成商业面积240万平方米。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深入,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项落到实处,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大东区政府促进东中街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政策导向不明确、缺乏宏观调控、规划统筹不到位等政策问题,亟待解决。东中街将通过整体发展规划和产业提升规划优化区域发展格局,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助推大东区产业转型。换言之,大东区政府必须进一步优化政策、提高效率、精准发力,深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促进东中街经济发展稳增长、提质量、优结构、转方式,为全市经济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
由此可见,现代服务业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分析大东区东中街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来提高东中街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