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HS)不仅在形体上损害患者的功能和外貌,而且增生性瘢痕一般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有的早期瘢痕瘙痒更是让病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对病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目前,对增生性瘢痕瘙痒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甚少。主要是没有可靠的动物模型和用于人体的简便、敏感、可重现的客观测痒方法。组胺(histamine)是公认的皮肤致痒介质[1],神经肽P物质(substanceP,SP)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一种致炎性神经肽,由感受伤害的C类神经纤维转运到外周,使肥大细胞(mastcell,MC)脱颗粒释放组胺引起皮肤瘙痒[2,3]。为了深入了解组胺与神经肽P物质在瘢痕瘙痒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初步探讨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我们设计并开展了本研究。实验分六部分:首先对增生性瘢痕、非增生性瘢痕(non-hypertrophicscar,NHS)和皮肤中组胺与神经肽P物质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接着在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的超微结构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区别;然后将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分离、培养并鉴定;观察神经肽P物质对分离的肥大胞释放组胺的影响及G蛋白(Gprotein)mRNA在肥大细胞的表达,以探讨它与瘢痕瘙痒是否有关。
第1章.人瘢痕和正常皮肤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测定
目的:比较HS、NHS和皮肤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差别,推测组胺在人HS瘙痒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去除所取标本的皮下组织,取等质量的全层组织,用高氯酸制成匀浆,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组胺含量。
结果:HS组织中组胺的含量明显高于NHS和正常皮肤[(236.32±26.79),(170.12±20.53),(162.31±18.97)ng/g,P<0.01],但在NHS和正常皮肤中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增生性瘢痕局部组织中组胺含量的升高可能与瘙痒有关。
第2章.P物质在人瘢痕和皮肤局部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比较HS、NHS和皮肤局部组织中SP表达的差别,推测SP在人瘢痕瘙痒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图像数据分析SP的表达。
结果:瘢痕组织全层可见SP的表达,皮肤中SP则主要表达在真皮层和表皮基底层。HS中SP的表达(18.36±3.28PU)明显强于NHS(13.12±1.22PU)和皮肤(12.75±2.01PU)(P<0.01),但在NHS和皮肤中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HS组织中分布在表皮基底层、小血管内膜的SP,其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并可见致密的胶原结缔组织间有SP神经纤维。
结论:增生性瘢痕局部组织中SP含量的升高可能与瘙痒有关。
第3章.人瘢痕和皮肤中肥大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的:观察HS、NHS和皮肤局部组织中MC超微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状态,推测MC在人HS瘙痒发生中的意义。
方法:用透射观察电镜MC的超微结构。
结果:皮肤中MC散布于真皮浅层,瘢痕组织中MC主要分布在瘢痕浅层血管周围及成纤维细胞临近处。皮肤和NHS中MC结构类似,主要呈非活化状态;HS中MC数量多、体积大,多数呈活化脱颗粒状态,并含较多的幼稚MC。
结论:增生性瘢痕局部组织中大量呈活化脱颗粒状态和幼稚MC是瘙痒产生的基础。
第4章.人瘢痕和皮肤中肥大细胞的分离和鉴定
目的:分离并鉴定人瘢痕和皮肤组织中MC,为下一步实验奠定基础。方法:用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分离MC;甲苯胺蓝染色和番红复染,鉴定并计数MC。
结果:MC体积大、核呈蓝色,胞浆内含紫红色分泌颗粒。HS中MC占有核细胞的百分比(8.6±1.9)明显高于NHS(6.1±1.5)和皮肤(5.3±1.2)(P<0.01),但皮肤组与NHS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培养12h后,大部分悬浮细胞为MC。
结论:用Ⅰ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可以成功分离皮肤及瘢痕组织中的MC。
第5章.P物质对瘢痕和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影响
目的:探讨SP与HS瘙痒发生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SP对分离的MC组胺释放率的影响,观察时间及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HS中MC的组胺释放率随SP刺激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与NHS组及皮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SP明显提高HS中MC释放组胺的水平而产生痒觉,这可能是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的机制之一。
第6章.G蛋白对瘢痕和皮肤中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介导
作用及P物质对G蛋白α亚基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G蛋白在HS瘙痒发生中可能的作用及SP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P刺激组、NEM预处理+SP刺激组,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组胺释放率并用RT-PCR法半定量测定MCs内G蛋白α亚基mRNA的表达量。
结果:用G蛋白失活剂NEM预处理细胞后,削弱了SP增强MCs分泌组胺的效应。HS中GiαmRNA的表达明显弱于NHS和皮肤(P<0.01),GsαmRNA在上述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SP作用后,GsαmR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
结论:Gi蛋白α亚基的弱表达可能在增生性瘢痕瘙痒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而SP则主要通过上调GsαmRNA在肥大细胞的表达影响组胺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