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生鲜农产品的销售模式不断变迁,城市消费者购买生鲜的渠道已经多元化。在消费者需求升级、传统模式问题重重、政府政策不断释放利好和冷链物流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将迎来进一步转型升级的风口。本文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的梳理,利用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及动态分析法对农贸市场、超市两种传统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和互联网+这一新型销售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的方向。生鲜农产品有一些特殊属性,决定了产业链特征和经营难度。农贸市场模式是我国目前生鲜农产品经营的主力军。该模式渠道层级多,产业链条长,市场参与主体数量众多且规模较小。这些特征导致了其存在产业附加值低、中间成本过高推高终端零售价格、流通损耗严重、高品质和个性化产品较少、营销模式落后等一系列问题。该模式受到各种冲击后会不断萎缩。超市模式通过直采能够有效缩短产业链,并且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的缩短符合各方利益,有利于加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超市经营还保障了优质优价,改善了消费者购物体验。超市模式在发达国家的生鲜农产品经营中已经占据绝对地位,这种模式在我国也会有很大发展空间。互联网+模式下的生鲜电商刚刚萌芽。互联网+模式面临消费者需求升级和消费习惯变迁、现代信息技术和冷链宅配技术突飞猛进、政府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以及规模化的上游供应商加速形成等机遇,也面临着物流配送、标准化、质量控制和农网对接等一系列挑战。未来该模式会持续壮大。我国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转型升级的方向是向“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演进,即生产集中化、流通简洁化和零售规模化,最终形成一种稳定的理想格局。为了加速生鲜农产品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级,政府应为农超对接、农网对接提供财税、信贷支持,并加速土地流转改革,推进生鲜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标准化。产业链各主体要积极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通过深化合作完善产业链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