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展过程中,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城市建筑、景观、街道等公共空间都面临拆除重建,但这些都是旧有的城市印象以及记忆,同时也是城市特色所在。面对城市发展的趋于同一,城市在逐渐同一中失去自身的特色形式,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应该避免千篇一律的城市地域样貌。城市的地域特色往往也是从城市中的小空间中体现出来,在进行城市更新的同时,应当把城市建设以可持续发展的形式进行演变,通过城市的发展规律,融合城市的空间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处理城市目前发展的区域形式与城市将来趋向的关系,促进城市更新。本文基于对白石洲城中村的调研,分析了白石洲城中村公共空间的场地现状、文化习俗、人群类型、空间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等方面,总结相关设计策略提出“部分拆除,优化更新”的设计理论,对白石洲城中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出三大设计策略:第一,功能升级设计;第二,规划主要街道;第三,新建公共活动空间。对于人流量大小、出行路径以及人群类型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规划空间通行性较好的场所进行提升改造,改善社区环境提升人性化空间维度。通过本次对于白石洲城中村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深圳城中村承载着深圳时代的集体记忆,这些城中村展现了深圳的发展历史。城中村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可以相融合,创建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城中村的改造,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应该保留城市记忆。第二,对于深圳城中村的改造不应该完全停留“推倒重建”的设计思维上,我们应该对其进行优化更新,保留城市空间肌理,重塑城市文化和城市空间结构。第三,通过对于社会行为的研究分析,可以在直观的范围内体验人群的主要需求,创造场所的自身吸引力,更好的提升社区环境,创造人性化的社交型公共空间,展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准则。第四,从体验者角度出发,社区公共空间的活动类型应该根据社区人群的类型进行分析比较,设定区域应该与周边人群的需求为主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