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农村人口的老龄化程度比城市人口的老龄化程度高,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明显弱于城市的特点。因此,伴随老龄化严峻的形式,养老问题,尤其是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在中国当前城乡经济结构两元化、农村老龄化快于城市、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失地农民增多、劳动力流动加快等形势下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国需要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加快其建设的步伐,以应对农村传统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破除社会保障二元结构,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使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确保我国经济平稳与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大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来看,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2009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全国各地开始因地制宜地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指导意见》中规划将在2020年实现全国范围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行。这弥补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缺口,标志着我国农民开始进入制度性养老的全新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工作的开展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大举措,对于我国农村社会现代化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统筹城乡一体化,缩小近年来日益增长的城乡贫富差距,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平稳的发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制度模式方面采用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个人账户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贴及地方政府财政补贴三方面组成,并且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提供。由此可以看到,政府的财政投入成为新农保制度的一大创新点,中央政府首次为农民提供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助,是社会福利和社会公平方面划时代的一次观念革新。但是,新农保作为一项刚经过试点的新制度,在制度设计、实际操作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紧跟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情况,在实践探索中对制度进行逐步完善。本文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为题进行研究,运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宏观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以及对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两个乡镇的村落居民对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效果反映情况的调查资料,通过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统计、访谈结果以及联系实际,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运行中存在待遇支付水平低、个人筹资水平低、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碎片化”现象、年轻人和困难群体参保意愿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宏观层面如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以及微观层面如农村居民的心理想法入手,分析了上文总结出的问题的原因,从制度运行、筹资方式、经办管理、基金运营、政府责任几个角度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即完善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优化基金的运营和管理;健全新农保的经办管理体制;完善新农保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工作;继续加大新农保宣传力度,增强农民对制度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