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强金融普惠性实质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程度,使低收入群体也能有公平的机会利用金融资源实现自身发展,缩小不同人群之间的发展差距,这对新时代新征程中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尽管中国金融发展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在传统金融领域中,资源分配不均现象由来已久,资源分配领域的二八定律特征较为明显,在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中小微企业及低收入群体金融服务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问题依然突出。发展普惠金融,增强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是实现全民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作为技术引领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在内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技术的发展,使新兴数字技术与金融领域不断加速融合,有助于解决当前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业务成本较高、效率低下、适用性产品的创新驱动不足以及安全技术保障缺乏等问题,对增强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带来了新的契机。因此,对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机理及效应进行深入探索,可以为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普惠金融业务高效发展和金融资源普惠化配置,进而促进金融普惠性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参考。本文首先对金融科技与金融普惠性的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考察了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作用机理,金融科技通过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影响及增强金融普惠性的中介机制,以及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空间机理,同时选取2011-2020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普惠性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对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总效应以及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进一步检验了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我国金融普惠性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对比各地区历年FI均值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金融普惠性发展情况较好,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的金融普惠性水平比较接近,中部地区略低于西部地区。说明我国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仍存在不均衡不协调现象。(2)金融科技发展对金融普惠性水平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源于金融和技术的深度融合,金融科技可以通过克服金融服务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从而减少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满足长尾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水平。(3)金融科技的三个子维度即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以及数字化程度均对金融普惠性发展水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4)金融效率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过程中表现为遮掩效应。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可以直接起到增强金融普惠性的作用,也可以推动金融效率提升。但金融科技驱动下的金融效率水平提升也可能会对金融普惠性水平产生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科技对金融普惠性水平的提升作用。(5)金融规模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金融科技增强金融普惠性的效应大约有41.67%是通过金融规模的中介效应实现的。(6)金融科技对金融普惠性水平存在一定的空间效应。我国各省份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金融科技不仅对本地的金融普惠性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还可以通过技术溢出和人员流动效应对周边地区的金融普惠性水平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根据研究结论,为推动金融科技合理运用,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普惠性水平提升,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加快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3)丰富金融科技应用场景;(4)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风险防范机制;(5)提高长尾客户群的金融素养,消除数字鸿沟;(6)培养长尾客户群有效金融需求;(7)促进金融资源创新运用,提高金融资源普惠性配置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