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其中以城市化进程尤为明显。城市化离不开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经济基础较差的大多数中国城市,城市建设融资问题成为一个当务之急。由于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或公用设施)的建设,同时政府大量负债或担保,以容易引发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甚至贪污腐败等问题。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量资金集中于民间,因此,民间资本如何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相结合,涉及利益分配、绩效评估、产权关系、法律关系以及政商关系等诸多复杂关系,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各国实践中,产生若干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间融资相结合的经济形式,比如BOT模式、TOT模式、ABS模式、PFI融资模式、PPP融资模式、FBT模式,同时提出若干相关的理论模型,比如英国在1992年提出的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理论,强调公私双方共担风险和社会责任并共享收益。但是,各国的经验表明,由于各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区别,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如何协调平衡,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即使在市场经济占主导的国家,比如美国和欧洲,也出现凯恩斯理论、芝加哥学派,产权学派和竞争学派之间的巨大争论。因此,如何结合中国的市场经济特征,提出同时兼具本土特色及理论创新的学术思想,成为类似研究的难点。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检索文献方法、实践案例方法、专家访谈法。检索文献方法指通过查阅和研究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政策,在了解掌握前人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对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充分满足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实践案例方法是指通过本人在长期项目建设中的经验总结,提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专家访谈法是指针对BT项目建设的相关问题,与法律专家、管理专家、公共政策专家等讨论,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现状,确定研究法及评估体系。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文献综述,将本研究相关的理论等文献进行叙述说明;第二部分为BT模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资,主要介绍BT模式的应用实施情况以及BT模式的政策背景和法律争议;第三部分为实践案例,对A市某项目BT融资模式作出实证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第四部分为城市基础设施BT融资中几个的关系浅析,归纳出BT融资模式中三大关系的思考。三大关系中,一是法律关系,即国家的政策、法律如何保障市场经济;二是政商关系,即政府与企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间融资问题上的权责关系;三是产权关系,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间融资的公有公营、公有私营、私有公营和私有私营等关系。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在重点研究分析了BT项目融资中的三大关系,对涉及融资的主要利益体关系进行了梳理,主要不足在于由于本人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对BT项目融资中所有关系进行面面俱到的分析,希望在以后的学习研究进一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