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翻译一直在翻译领域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独特的美感艺术,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了对其孜孜不倦的研究。俄国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翻译的对象是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不同于非文学作品的本质特征在于其文学性,即那些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陌生化是作品文学性的重要表现,正是艺术形式的陌生化才使文学性真正得到实现。因此,陌生化手法对于文学作品的价值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对于译者而言,如何看待和处理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作的成败,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陌生化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本文将以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为例,以原作中的陌生化手法为研究对象,尝试着从类比式翻译角度来分析原作中陌生化手法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通过分析《洛丽塔》中陌生化手法在其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再现情况,以显示类比式翻译策略在文学陌生化手法翻译中的优势。按照语言层面的不同,本文将从语音,词汇,句法,篇章四个层面来分析《洛丽塔》中的陌生化手法的再现情况。《洛丽塔》中陌生化手法的多样性体现在语言各个层面,语音层面选取的有头韵与尾韵;词汇层面选取的有矛盾修辞、生造词、隐喻及外语词;句法层面选取的陌生化手法有“累赘”铺排与拉长句子成分之间的距离;篇章层面选取的有语域的混杂、倒叙以及平行结构。这些陌生化手法提升了作品的文学性,应该在译文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再现。本文尝试着从类比式翻译角度对《洛丽塔》中陌生化手法在其三个中文译本中的再现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意义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展示了类比式翻译在再现原文陌生化手法中的优势,为再现文学翻译中的陌生化手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另一方面旨在唤醒人们对文学翻译中陌生化手法及翻译策略的重视。任何一种翻译策略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完美策略,希望可以激发更多学者对文学翻译中陌生化策略进行探讨,期望找出更具建设性的方法使其更好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