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设计处方对黄芩苷和大黄酸体外溶出速度和体内释放速度进行研究,确定不同性质的中药物料对丸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影响,为中药材料学数据库建立提供依据,为下一步通过调整中药的种类和用量改变以中药材为辅料制备的丸剂的溶出度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前期实验基础,自行设计模型处方,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处方设计及模型丸剂制备通过前期中药的材料学分类选择桂枝、山药、茯苓、乳香、杏仁、僵蚕、石膏七类不同物料性质的中药作为辅料,使用均匀设计法以物料性质不同的七类中药作为7个因素,以各类中药在处方中用量的不同比例为水平设计12个处方,各处方加入相对含量相同的黄芩苷、大黄酸提取物后泛制法制备14批丸剂,然后对各批模型丸剂进行通则检查。2.模型丸剂溶出液中大黄酸和黄芩苷含量测定选择溶出度测定方法中的桨法以900ml的纯水作为溶出的介质,设定溶出仪转速为100r/min,温度保持37±0.5℃,在实验开始前先保温30min,在投入模型丸剂后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取出的溶出液经0.45μm滤头过滤后于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进样。色谱条件为:Agilent SB-AQ 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54nm,测定溶出液中黄芩苷和大黄酸的含量。3.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丸剂研成小颗粒后制成混悬液灌胃给药,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眼内眦取血0.5ml抗凝离心管中,离心后精密量取200μl血浆,再精密量取50μl甲醇与血浆混合,再加1∶1比例的乙腈甲醇混合溶液0.4ml沉淀蛋白,涡旋离心后吸取上清液,用氮吹仪吹干样品,残渣加入1∶1比例的0.2%甲酸水与甲醇混合溶剂于高效液相中进样分析。色谱条件:Agilent SB-AQ 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30:70),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8nm,测定大鼠血浆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通过实验及数据处理,得到以下结果:1.作为辅料制丸的桂枝、山药、茯苓、乳香、杏仁、僵蚕、石膏对目标成分黄芩苷的体外溶出速度有影响,得到的方程为Y20min=0.427X1-0.967X4-0.693X5,(Y20min代表投药20min时各处方中黄芩苷的累积溶出百分率,X1表示茯苓在物料处方中所占比例,X4表示乳香在物料处方中所占比例,X5表示杏仁在处方总量中所占比例),其中茯苓对黄芩苷的溶出有促进作用,杏仁、乳香对黄芩苷的溶出有抑制作用,三者对黄芩苷溶出的影响大小为茯苓>杏仁>乳香,其他辅料对黄芩苷的溶出影响不明显。2.作为辅料制丸的桂枝、山药、茯苓、乳香、杏仁、僵蚕、石膏对目标成分大黄酸的体外溶出速度也有影响,得到的方程为Y30min=0.282X1-0.674X5-0.431X6,(Y30min代表投药30min时各处方中黄芩苷的累积溶出百分率,X1表示桂枝在物料处方中所占比例,X5表示杏仁在物料处方中所占比例,X6表示僵蚕在处方总量中所占比例),其中桂枝对黄芩苷的溶出有促进作用,杏仁、僵蚕对大黄酸的溶出有抑制作用,三者对黄芩苷溶出的影响大小为僵蚕>杏仁>桂枝。,其他辅料对大黄酸的溶出影响不明显。3.在模型丸剂体外溶出实验过程中,从累积溶出百分率曲线可以看出黄芩苷成分的溶出快慢顺序也依次为:处方12>处方9>处方1。三组大鼠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灌胃处方12组的大鼠要早于灌胃处方9组的大鼠,灌胃处方9组的大鼠又要早于灌胃处方1的大鼠。结论: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纤维类、淀粉类、多糖类、树脂类、油脂类、蛋白类、矿物质类等不同性质的物料与丸剂溶出速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定量关系,其中多糖类对黄芩苷溶出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油脂类、树脂类有抑制作用;蛋白类对大黄酸溶出有明显抑制作用,油脂类也有抑制作用,纤维类有促进作用;其中油脂类对黄芩苷和大黄酸都有抑制作用。2.黄芩苷的体外溶出速度与体内吸收速度具有一致性。3.以中药材作为辅料制备的丸剂中,物料性质对丸剂中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有明显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