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余年来,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其不应用体外循环的优点被反复提及。因为常规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死亡率是体外循环因素和主动脉阻断导致全心肌层缺血以及后来的再灌注因素的共同结果,所以OPCAB不应用体外循环的优点存在一定的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与CCABG比较时,其心肌损伤不能分辨出是体外循环因素独立诱导的,还是心肌缺血/再灌注因素诱导的。随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发展,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n-PBH)在CCABG和OPCAB中架起了一座桥梁,它可以保护正常的冠脉血流,减轻心脏负荷并且保证足够的组织灌注。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体外循环因素和心肌缺血/再灌注因素对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独立作用提供了可能。本实验先通过OPCAB和On-PBH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独立评价体外循环因素对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而后通过CCABG和体外循环不停跳手术On-PBH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独立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因素对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确定手术适应证。方法:选择60例具有正常射血分数(EF值)和三支血管病变(包括左主干病变)的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循环下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n-PBH组,20例)、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OPCAB组,20例)和常规体外循环下心脏停跳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CCABG组,20例),分别于术前、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开放灌注即刻(CCABG组除外),术后4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等,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比OPCAB组, On-PBH组患者临床结果无明显差别,仅在On-PBH组中,手术时间更长,24小时失血量更多,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术后死亡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对比On-PBH组,CCABG组发生1例二次开胸探察,发生1例肾功能衰竭,发生2例心房颤动。三组患者术后IL-6、IL-8和TNF-α明显高于术前,OPCAB组患者术后CK-MB和cTnI无明显变化,而其他两组CK-MB和cTnI明显高于术前。对比OPCAB组,On-PBH组患者术后IL-6,IL-8和TNF-α水平迅速增高,至术后4小时仍然保持有意义的增高,CK-MB和cTnI水平从左乳内动脉-前降支开放灌注即刻到术后24小时均保持有意义的增高。对比On-PBH组,CCABG组患者IL-6、IL-8、CK-MB和cTnI术后4小时保持有意义的升高,IL-8和cTnI术后24小时仍然有意义。结论:通过OPCAB组和On-PBH组的对比,OPCAB能减少心肌损伤和炎症反应,提示体外循环可以独立诱导心肌损伤和强烈的炎症反应,只变更心脏的停跳方法而应用体外循环,不能对结束体内的炎症反应有帮助。通过CCABG组和On-PBH组的对比,On-PBH组能明显减少心肌损伤,提示独立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因素能明显影响心肌,在高危患者中应用心脏不停跳手术可能有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