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作为电能的一种全新的传输方式,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已经在手机、扫地机器人等低功率应用领域实现商业化,但在诸如电动汽车供电等大功率应用上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感独立能量注入、自由谐振(Independent Inductive Energy Injection and Free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电能的一种全新的传输方式,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得到极大的关注和发展。感应式无线电能传输(Inductive Power Transfer,IPT)技术已经在手机、扫地机器人等低功率应用领域实现商业化,但在诸如电动汽车供电等大功率应用上还有很多关键问题需要解决。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感独立能量注入、自由谐振(Independent Inductive Energy Injection and Free Resonance,IIEIFR)的 IPT 系统实现及控制策略,期待能为推进IPT系统大功率实用化做出贡献。针对传统IPT系统变换器与谐振网络耦合强烈、黏性大、无功功率高、功率控制难等问题,提出一种通过分时独立对初级电感进行能量注入、自适应自由谐振、关断三个阶段的能量无线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实现变换器与谐振网络解耦、降阶,有望能消除无功分量,解决系统易失谐、功率控制难的问题。本文主要工作有:通过分时地将能量发射器与变换器、谐振网络连接,构造了一个能够实现IIEIFR IPT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拓扑;建立了该拓扑的研究模型,详细分析了该IPT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态转换规律;推导出不同模态下电流、电压、功率的解析解,软开关条件和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模型样机并实验证明该拓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一种基于IIEIFR IPT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功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通过控制IIEIFR IPT系统不同阶段时长比实现功率控制。由于IIEIFR IPT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各个阶段之间相互独立,变换器与谐振网络之间完全解耦,因此消除了功率控制严重受制于负载、耦合系数等因素的影响,解决了传统IPT系统功率控制与系统参数粘性大的问题。通过对基于输入电压、注入时间、自由谐振周期个数和关断时间等四种功率控制方法进行研究,从理论上证明这四种方法都能独立地对功率进行控制,且控制策略不受系统参数影响。搭建了 1kW规模的试验样机进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探索了频率分裂对IPT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结合IIEIFR IPT系统分时电感独立能量注入、自由谐振、关断三个阶段特点,研究系统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对谐振频率的自适应过程。从理论上证明IIEIFR IPT系统不存在频率分裂的可能。阐述ⅡEIFR IPT系统解决频率跟踪的主要方式,并给出基于时间裕度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为开关器件规划出足够的状态转换时间宽度,大大降低了状态转换控制的难度并可实现所有开关器件软开关运行。验证了 ⅡEIFR IPT系统在耦合系数k大尺度变化情况下的普适性,从初级阻抗、次级阻抗以及反射阻抗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过耦合、欠耦合和临界耦合条件下功率传输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耦合系数k在能量注入模态、自由谐振模态中对功率的影响,从理论上证实了 ⅡEIFR IPT系统在耦合系数k大范围变化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的普适性。
其他文献
目的:骨肉瘤(Osteosarcoma,OS)起源于间叶组织,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好发于青少年。它有复发率高、侵袭性强、早期易转移,尤其是肺转移等特点。骨肉瘤的早期诊断相对较难,治愈率也很低。目前,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新辅助化疗和手术切除相结合,但效果仍不理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对肿瘤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基因靶向治疗等非手术治疗为骨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URG4是一种上调细胞增殖基
组蛋白去甲基酶JMJD2D可特异性去甲基化H3K9me2/3,促进基因表达。而且JMJD2D在诸多生物学过程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JMJD2D在结肠炎和结直肠癌(CRC)进展中的功能研究还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探讨。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期间,肠上皮细胞中的JMJD2D和TNFα的表达都显著增加,同时伴随着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一步的研究发现,JMJD2D
背景及目的作为人体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由两种不同胚胎来源的组织组成:中胚层衍生的、产生皮质类固醇的肾上腺皮质和外胚层衍生的,产生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髓质。成人的肾上腺皮层由三个在组织学和功能上不同的结构组成:最外层的球状带(zona glomerulosa z G),中间的束状带(zona fasciculata z F)和内层的网状带(zona reticularis z R)。肾上腺
热电堆红外探测器具有无需额外偏置电路、无需目标物体移动、宽光谱响应、可室温工作、功耗低以及良好的性价比等一系列独特优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借助于常规的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工艺与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MEMS)技术,热电堆芯片被极大地优化,打开了批量
2013年,Kobayashi小组从海绵Amphimedon sp.(SS-1231)中分离得到一种全新骨架的manzamine类生物碱zamamiphidin A,其具有良好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MIC=32μg/m L)。该生物碱结构复杂独特,具备七环笼状骨架结构,其中FG环为11元不饱和大环;其五环(ABCDE环)核心骨架具有C1、C8a、C4a、C4、C10、C9和C3七个连续手性中心,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电网升级的持续推进,变电站等电力设施同城市各功能区块间的融合程度逐渐提升、空间距离逐渐接近,原本未突显的变电站噪声问题逐步受到关注。因而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抑制方法的研究对改善变电站周边声环境质量、提升电网运行单位服务水平具有积极的助力作用。论文以吸收变电站内变压器噪声、提高变电站及周边声环境质量为目的,完成了变压器空间声辐射特性分析、基础静音单元确立及分析、变电站内变压
MEN1基因是多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综合症的相关基因,有研究报道MEN1基因在肺组织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功能。在肺神经内分泌肿瘤中MEN1基因发生高频率突变,但是关于MEN1基因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试图阐明MEN1基因在调控肺癌神经内分泌分化过程中的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检测人类肺癌样本发现,在人类肺癌中存在menin低表达的肿瘤群体,同时menin的降低与肺癌的神经内分泌分
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转移酶(Setdb1)在组蛋白的甲基化以及基因沉默中有着重要的作用。Setbd1在H3K9位点引发的异常的组蛋白甲基化能够沉默肿瘤抑制基因的表达,从而有助于癌症发生。但Setdb1在细胞死亡决定中的功能研究较少。除了已知的Setdb1影响胚胎发育以及神经分化等作用外,本研究发现Setdb1在小肠,心脏等组织器官中对细胞死亡调控也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免疫性肠炎(IBD)病人中S
虽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s)和其催化的蛋白甲基化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已被众所周知,但是它们在癌症中,尤其是在雌激素受体(ERα)阳性的乳腺癌中的功能以及分子作用机制研究并不完全。鉴于PRMT4(共激活子相关的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CARM1)在ERα阳性乳腺癌中的高表达和其与不良预后的高度相关性,我们对它进行了重点研究。我们在有雌激素存在的ERα阳性乳腺癌中,利用ChIP-seq和RNA-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并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疟原虫是单细胞真核原生生物,生活史包括两个宿主:哺乳动物与雌性按蚊。疟原虫在两个宿主体内交替寄生完成其生活史。疟原虫在哺乳动物宿主红细胞内进行无性增殖,一部分红细胞期疟原虫通过有性转化形成雌雄配子体,哺乳动物宿主一旦被按蚊吸血,血液中的雌雄配子体从37℃的恒温体温环境进入到按蚊中肠22℃的消化道环境,迅速感受按蚊消化道低温与中肠化合物黄尿酸(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