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以洛阳为天下之中,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金石文献分布广泛且数量众多。清代是金石学鼎盛时期,金石著述繁多,河洛地区金石文献占据重要地位,是清代金石著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著录研究》一文立足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考察清人金石著录,通过较为全面细致的梳理,以期形成对二者关系较为清晰的认识。
全文分为五个章节,以及绪论、余论两部分。“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现状,对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方法进行概述。
第一章,概述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著录研究的历史状况,从清代政治经济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清代金石著述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结合清代金石著录,分析和归纳清人获取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从亲历寻访、馈赠索购、传抄征引三个角度进行阐释。
第三章,从清代金石著录中筛选代表性著录,从录目、考据、方志三个方面阐释与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关系。录目类著录从专目著录和选目著录来考察。前者为河洛地区金石专目,即专以河洛地区金石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录目,如姚晏《中州金石目》、杨铎《中州金石目录》、常茂徕《洛阳石刻录》等;后者为包含该区域录目的其他著录,即将该区域金石文献作为一部分收入进行录目,后者如孙星衍《寰宇访碑录》、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等。专考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著录如黄叔璥《中州金石考》、毕沅《中州金石记》等;兼论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著录数量众多,如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跋尾》、武亿《授堂金石文字跋》、王昶《金石萃编》等。方志金石著述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作为地方志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反应了区域金石的大体状况,金石学者所参与编纂的金石志大多可以独立成书,如武亿《偃师县志·金石志》、叶封《嵩阳石刻集记》、童钰《河南府志·金石志》等。
第四章,对清代金石著录所录河洛地区代表金石例按区域整理汇总,区域划分以参照清代行政规划,重点整理以洛阳为中心中原地区代表金石文献,并对所录金石文献的变迁展情况作出一定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阐释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著录的影响和价值,从金石学和书学两个角度分析归纳。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研究是金石学重要组成,也构建了区域金石文献的体系。建立在河洛地区金石文献基础上的书学研究,是清代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民国以来书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余论部分对清代金石著录的历史局限及意义进行概述。
概而言之,论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从金石文献的来源,著录分类、分布变迁、书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综合且系统考察了清代河洛地区的金石文献著录。
全文分为五个章节,以及绪论、余论两部分。“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的缘起和研究现状,对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范围的界定、研究方法进行概述。
第一章,概述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著录研究的历史状况,从清代政治经济背景和学术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清代金石著述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结合清代金石著录,分析和归纳清人获取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从亲历寻访、馈赠索购、传抄征引三个角度进行阐释。
第三章,从清代金石著录中筛选代表性著录,从录目、考据、方志三个方面阐释与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关系。录目类著录从专目著录和选目著录来考察。前者为河洛地区金石专目,即专以河洛地区金石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录目,如姚晏《中州金石目》、杨铎《中州金石目录》、常茂徕《洛阳石刻录》等;后者为包含该区域录目的其他著录,即将该区域金石文献作为一部分收入进行录目,后者如孙星衍《寰宇访碑录》、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缪荃孙《艺风堂金石文字目》等。专考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著录如黄叔璥《中州金石考》、毕沅《中州金石记》等;兼论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著录数量众多,如顾炎武《金石文字记》、钱大昕《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朱彝尊《曝书亭金石文跋尾》、武亿《授堂金石文字跋》、王昶《金石萃编》等。方志金石著述是较为特殊的一类,作为地方志中相对独立的内容反应了区域金石的大体状况,金石学者所参与编纂的金石志大多可以独立成书,如武亿《偃师县志·金石志》、叶封《嵩阳石刻集记》、童钰《河南府志·金石志》等。
第四章,对清代金石著录所录河洛地区代表金石例按区域整理汇总,区域划分以参照清代行政规划,重点整理以洛阳为中心中原地区代表金石文献,并对所录金石文献的变迁展情况作出一定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阐释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著录的影响和价值,从金石学和书学两个角度分析归纳。清代河洛地区金石文献的研究是金石学重要组成,也构建了区域金石文献的体系。建立在河洛地区金石文献基础上的书学研究,是清代碑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对民国以来书学思想有密切的关系。余论部分对清代金石著录的历史局限及意义进行概述。
概而言之,论文主要围绕上述问题,从金石文献的来源,著录分类、分布变迁、书学思想等方面进行论述,综合且系统考察了清代河洛地区的金石文献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