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的相关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在国家信息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革命有深刻影响,是教育发展改革不可或缺的支撑力与推动力,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地位。而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因素之一就是教师,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对于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推进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虽然延吉市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经有了较大提高,但仍然相对低下,且获取途径仍有待完善。因此,研究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的相关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以延吉市初中一线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自行编制的《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获取途径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延吉市9所初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及获取途径现状,分析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群体差异及其获取途径的群体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获取途径四个维度----职前培养、职后培训、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对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建议。研究表明:延吉市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总体上呈一般水平,在学校地域、是否师范类毕业、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群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延吉市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取途径呈一般水平,在学校地域、是否师范类毕业、不同任教科目、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群体上存在显著差异;延吉市初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获取途径与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职后培训、自我学习、自我实践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其他文献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指学生在上课和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以外的时间所从事的体育活动.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增多和体
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与挑战,其中一个最棘手的就是义务教育经费问题.在我国,发展义务教育事业,其重点和难
我国在1957年设立了运动训练专业,该专业的设置在教练员和运动队的文化素质有所提升、解决运动员后顾之忧、实现我国奥运战略以及培养教练和体育师资队伍起到了重要贡献。当
本研究基于微机接口与网络通讯技术,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了一个分布式学习心理生理反应信息测试分析系统(以下简称DTAS-SPPRI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系统的设计思想、设计目标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一种可以促进个体产生积极行为,促进个体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核心心理要素,同时对群体和组织保持发展活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心理资本
该文采用国别研究与问题比较相结合的研究体系,以考试认识论和考试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石,从考试制度的内在逻辑出发,运用文献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纵横两个